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5页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旧)三民主义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屡屡碰壁。(2)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①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②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③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2、过程:(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2页共15页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5页3、内容:内容意义局限民族主义P79矛头直指清王朝,有力地动摇了封建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反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民权主义P79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中的核心。把矛头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他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民生主义P79触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没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思考:旧三民主义指出的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思考:如何评价三民主义?4、实践:第3页共15页第2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5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②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③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5、实践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第4页共15页第3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5页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内容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有何进步民族主义P80有了明确的反帝要求;且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P80四大阶级的联合专政取代资产阶级专政。民生主义P80新增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群众基础广泛。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思考:新三民主义的革命对象和性质?4、实践:指导了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大革命。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它最主要的进步意义在于:A、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B、制订了革命成功后的土地政策C、根除了土地兼并的可能性D、部分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第5页共15页第4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15页新三民主义中没有:①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②实现社会主义的纲领③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④提出节制资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文《同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