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案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2学时/单元40分钟/学时(80分钟)各论第七章解表药概述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概述长于发汗的发散风寒药教学手段与方法本单元以网络课堂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在涉及到已学过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时,可通过思考、回忆方式前后联系进行学习。每章药以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再结合主治或应用学习记诵;并附有药材原植物及饮片彩色照片,以增加对药用部位的了解。教学要求提示1.掌握解表药及两类解表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解表药的分类归属。2.掌握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叶、防风、荆芥、羌活、细辛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3.熟悉发散风寒药香薷、生姜、白芷、苍耳子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4.了解发散风寒药藁本辛夷的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要点各论第七章解表药概述一、含义、分类(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二、功效与主治解表—表证三、性能特点—药味与归经40分钟40分钟(教学主要内容教学主要内容要点提示四、配伍应用五、使用注意—病证禁忌/不宜久煎1.功效与主治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概述2.性味归经一、具有发汗作用的解表功效—麻黄/桂枝二、发散风寒+利水消肿—香薷/麻黄三、发散风寒+止呕吐—生姜/紫苏1.掌握以下药物特殊使用方法与注意: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其发散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均当慎用,以免耗散肺气。桂枝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其又能温通经脉,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当慎用。香薷利水退肿须浓煎;其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当忌用。2.注意区别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麻黄与桂枝均能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而紧的风寒感冒,两者常相须为用。但麻黄善于开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其发汗解表,发汗力较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又常用治肺气壅遏不宣的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证。而桂枝则善于温通阳气,发汗之力较麻黄为缓,无论有汗无汗的表虚、表实证均为适宜;并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助阳化气,化气行水,又常用治寒凝血滞的多种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奔豚等证。重点1.注意解表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2.重点掌握及熟悉类中药的功效、应用及主治;学会归纳对比介绍本类功效相近药物的共性与个性特点。3.以麻黄的功效与主治为例,学会对中药性能的归纳与理解。难点1.理解麻黄归膀胱经与防风/羌活归膀胱经的依据。2.同为发散风寒药,其作用强度、机理以及特点有异;同类药物又在兼有功效方面具有次共性,应当注意把握和选择用药。思考题1.使用解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在性能、功用方面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之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案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2学时/单元40分钟/学时(80分钟)第七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兼能利水的发散风寒药兼可止呕的发散风寒药兼能止痛的发散风寒药兼能通鼻窍的发散风寒药教学手段与方法本单元以网络课堂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在涉及到已学过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时,可通过思考、回忆方式进行学习;每章药以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再结合主治或应用学习记诵;并附上药材原植物及饮片彩色照片,以增加对药用部位的了解。教学要求提示1.掌握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叶、防风、荆芥、羌活、细辛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熟悉发散风寒药香薷、生姜、白芷、苍耳子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3.了解发散风寒药藁本辛夷的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教学主要内容要点各论第七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四、发散风寒+止痛—防风/羌活/藁本/苍耳子/白芷/细辛各药功效与主治的异同五、发散风寒+通鼻窍—苍耳子/白芷/细辛/辛夷40分钟(40分钟(教学主要内容要点提示各药功效与主治的异同掌握以下药物特殊使用方法与注意:①苍耳子血虚头痛者不宜服用,过量服用容易中毒。②细辛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