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与旅游业的盈利模式一、旅游城市经营与旅游房地产开发二、旅游小镇——近期旅游房地产的主流方向三、商业休闲步行街区开发四、水休闲旅游房地产开发五、山野旅游房地产的开发六、田园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旅游城市经营与旅游房地产开发政府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旅游城市经营,这是旅游目的地运营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市场运作的关键,是旅游房地产开发。其中,特色商业休闲街区等旅游商业房地产的开发,具有凝聚人气和提升地价的带动作用;而旅游度假房地产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推动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一、城市经营及其手段城市经营,就是地方政府以城市土地为基础,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改变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开发城市。我国地方政府的城市经营模式,主要的推动手段大体上分为4方面:1、财政手段运用财政来源于税费收入、政府借贷、上级专项资金和一般转移支付。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开展经济建设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拥有了多种促进经济的财政手段:一是减免税费,包括后来的财政补偿(贴);二是直接投资——形成投资环境与条件;三是资金扶持——给予一定的无偿或有偿支持;四是剥离消化负债与人员——为企业减负。一般的财政手段,表现为地方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上。2、公共工程建设公共工程是对区域整体发展有益,而又无法实现直接盈利的建设项目。公共工程对于区域经济中的收益个体,完全是不平衡的,这就为一部分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道路建设是最大的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特别是非收费性的城市公路,对于土地价值的提升,具备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包括供水、供气、供热、排污、医院、学校、商业等,是社区发展的核心要素。政府在城市扩展中的规划及配套工程的建设速度,直接影响房地产商的投资收益率及回收时间。3、土地运营土地一级市场利润丰厚,公共工程带动效应显著,形成了良性滚动结构,增长空间大。因此,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等都形成了巨大的商业机会。4、国有资产运营国有存量资产是政府可以运营的一张重要的牌。随着国退民进战略的实施,国资退出竞争性领域,为政府运营经济提供了政策空间。宾馆、餐厅、景区民营化已经成为主流运营方式,社会投资介入后,效益明显改善。资源开发包括矿产资源(温泉等)、风景名胜资源、文物文化资源等等,都是政府控制的可运作资产。二、旅游城市经营获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已经跨入了旅游城市的门槛。但实际上,旅游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全国性观光旅游目的地或区域休闲会展旅游目的地,才能够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城市。或者说,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是旅游城市。第一类是因旅游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比如桂林、张家界、丽江、三亚等,第二类是旅游产业发达,但其他产业也很不错的综合性城市,比如青岛、大连、杭州、昆明等。旅游城市应该进行旅游产业导向的城市经营,应该把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和运作。第一,在满足本地居民生活和经济产业的同时,必须发展旅游交通、集散、接待服务、游憩、旅游购物、夜间娱乐等旅游目的地综合配套功能。第二,旅游城市的风貌,应该追求独特性艺术景观风貌,比如形成民俗、民族特色,形成本地化的、情趣化的、游乐化的、特色化的景观环境。第三,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经营,应该追求城市旅游本身吸引力的建设,发展综合性旅游产业构架。政府旅游城市经营,应该运用多种手段,通过规划、投资、扶持社会投资,引导旅游城市向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发展,使区域旅游获得最大支持的同时,城市旅游形成综合吸引能力,逐步由观光旅游目的地向休闲度假会展康体旅游目的地全面过渡,成为具备抗风险能力的旅游经济城市。三、旅游商业地产旅游与商业结合,形成了“旅游商业地产”的概念。这实际上非常普遍。比如,商业步行街区(北京王府井、上海豫园、南京夫子庙、成都春熙路等),开放式风景休闲区(杭州西湖、北京什刹海、昆明翠湖)、古城古镇古街区(丽江、大理、凤凰、平遥、周庄、上海新天地、成都锦里等):民俗民族风情街区(阳朔西街、昆明回族餐饮街等)。城市休闲中的核心项目——城市中央游憩区和城市商业休闲区,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