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一板块修辞手法1.[2016·安徽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注]淮上女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注]南宋宁宗嘉定末,金国军队南侵,掳掠了大批淮上良家女北归。作者即其中之一,她于泗州客舍题写了此词。“”请对万顷烟波万顷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简要的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反复、夸张、比喻的手法。反复是将两个万顷间隔使用,夸张是把烟波的面积夸大,比喻是把愁比作烟波。这就突出了烟波之广、忧愁之多,同时使抽象的愁具体化,更具动人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指明手法,然后要指明手法的运用情况,最后还要指出表达效果。诗歌鉴赏这是遭金掳掠的女子题于客舍的一首词,它表现了被掳掠的女子那种欲哭无泪的悲愤心情。上阕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的沉痛心情。远望淮山高耸,绵延千里,“”“”淮水浩渺,烟霭迷蒙。隐隐写山,悠悠写水,突出了故乡山水之美,其中蕴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写出了对家乡的不舍。千里与万顷两次出现,反复和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愁恨之多且深。同时这两句又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山喻恨,以水喻愁,而且前面加上了“”“”“”千里和万顷的定语,就把恨和愁具体化了。下阕,山长水远是说离家乡越来越远,“”“”遮断行人东望眼则是说希望再看家乡一眼而不能。所谓恨旧愁新,指其复杂的情感,其中有对金人的,有对南宋的,有对自己未来的。尤其是对未来的屈辱生活的担忧,使她欲哭“”“”无泪,深沉的悲愤之情,都在东望眼和有泪无言的细节描写中表露无遗。2.[2016·福建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刘仙伦艅艎①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试问襄州②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③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注]①艅艎:大船。②襄州:襄阳,京西南路所在地,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沿。③叔子: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立碑。词作的上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设问。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一问一答,点出张明之所要去的地方(“”反问。如君瑰伟能几,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高度赞美了张明之的才能)。②夸张。“”“”“雉堞连云天际,雉堞与云朵相连,极写襄阳城墙之高。③对偶、用典。叔子残碑,卧”龙陈迹,运用对偶的手法,引用了羊祜、诸葛亮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明了词人的心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逐句分析词作的上阕。题干明确要求回答修辞手法,考生要在明确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的基础上,根据词句的具体内容以及所给注释来分析判断。注意,只回答修辞手法,答案是不完整的,还要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诗歌鉴赏上阕,艅艎”“”三句从送客之地落笔。试问两句展开对襄阳的描写,词人的“”“”眼里甚至清楚地出现了那里连云的雉堞。叔子三句写曾经在襄阳的叔子、诸葛亮的遗憾。“”“”后来两句盛赞张明之才华横溢。下阕,其肯三句是词人对京西南路安抚使辟张明之一事“”“的评论,赞扬其礼贤下士的作风。勿谓两句则勉励张明之入幕后,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三句,转入抒情,表现了词人对国事的关心,极富鼓舞人心的力量。“”结尾功名两句,再次勉励张明之抓住入幕这一时机,建功立业。送别之际,一再以国事和建功立业相勉励,两人之间愈显亲切,词人的情意也就愈显诚挚了。第二板块表达方式1.[2016·重庆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①光阴能有几?金龟②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