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6北京顺义期末)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新时期的标志是()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加强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体改革的重点D.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2.(2016北京海淀3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取得的突出成就是()A.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C.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D.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4.(2015北京丰台期末)我国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的重要外交举措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积极推动不结盟运动深入发展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5.(2017北京西城期末)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会长辜振甫进行多次会谈,1992年双方达成的共识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交流C.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D.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6.(2016北京东城3月)以下是四幅关于新中国不同时期歌曲(戏剧)的图片,按其所体现的内容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二、非选择题7.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极为重要的双边外交关系。多年的外交实践证明,这组关系的好坏,不仅关乎中俄各自的国家利益,而且关乎全人类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6年4月26日,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并确立了五国元首定期会晤的机制。该协定主要内容为: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双方不进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范围和次数;相互通报边境100公里纵深地区的重大军事活动情况;彼此邀请观察实兵演习;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加强双方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边防部队之间的友好交往等。材料二2001年6月15日,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由中俄两国始创的新型国家关系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进程所提供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有哪些特征?(4分)(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外交实践变化?(2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6北京顺义期末)从1966年铺天盖地的“毛主席万岁”到1984年悄然出现的“小平您好”。这一变化反映了()A.个人崇拜现象存在B.民众对领袖顶礼膜拜C.人们思想逐步解放D.极“左”思潮依然残存2.(2018北京海淀期末)下图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日报》中提及宪法次数的统计。对其中第四次高潮出现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①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③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加强④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15北京海淀二模)阅读下表:时间立法特点20世纪80年代通过了一系列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一大批用以恢复和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了以调整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为主的法律法规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②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④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2016北京顺义期末)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他的访谈录中这样写道:“邓小平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