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读图,完成1-2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答案】1.B2.A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4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读右图,回答3-4题。3.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A.A处B.B处C.C处D.A处和C处4.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A.英国、墨西哥B.挪威、芬兰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答案】3.C4.B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一月)和最热月(七月)日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量日总量变化图如下,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朝向是()A.分别朝北、朝东B.分别朝南、朝西C.分别朝西、朝南D.均朝北【解析】选D。从图中的等值线可以看出,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该地朝北的建筑墙面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都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6.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其原因是()①太阳高度最小②气温最低③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④反射作用最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选B。日出、日落时,该地墙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小,这是因为此时的太阳位于地平面上,太阳高度小,且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路径长,被大气削弱得也较多。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读下图,回答7-8题。7.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8.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7.C8.A右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9-11题。9.图中曲线中()。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10.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11.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解析】第9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①②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第11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答案】9.D10.C11.B12.太阳是地面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引起了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和春夏秋冬的循环变化。下表是海平面上太阳辐射日总量(×4.2焦/厘米2·日),下图是我国与全球总辐射量对比图。分析图和表,回答问题。(20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小计90°N007831093777000265360°N14745382199481444514851387340°N43869692410079156854353255425日总量辐射太阳节气纬度20°N70185593895092984269561565250°891910851802842897883856693220°S9848566715766638449731014658140°S9706984213044246909581074553960°S863457143481324528511061400790°S8270000081311662806小计58214925555257745496485557566162(1)在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