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选择题1.(2018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25)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答案D解析“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无法通过材料图表得出,且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故B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实力,所以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项正确。2.(2018广东佛山一模,25)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周亚夫死后发丧用,被人告发。周亚夫因此而下狱,闭食自尽。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周亚夫的儿子愚昧迷信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西汉严禁民间私藏武器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葬器并不能说明其愚昧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说明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被人告发,不能说明监察制度的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的是葬器,非武器,故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推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是非法的,然后周亚夫作为功臣依然被人告发,说明中央对地方及官僚的控制不断强化,故D项正确。3.(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25)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答案A解析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A项正确;在隋唐时期,南北方并没有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感,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了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中国”的内涵,故D项错误。4.(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期中,7)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答案B解析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是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即“惟稍夺其权”,故A项错误;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符合“制其钱谷”,故B项正确;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削弱宰相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中央设置二府三司也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故D项错误。5.(2018江苏盐城三模,3)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可知设行省是为了治理一方,故A项错误;行省制度开启于元代,故B项错误;材料“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表明行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故C项正确;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与材料的内容强调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不符,故D项错误。6.(2018河南洛阳期末,7)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使地方决策方式发生异变B.有效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D.体现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地方决策程序,没有体现异变,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机构运行问题,与中央机构无关,故B项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地方权力运作的制约,故D项正确。7.(2018豫西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