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淮北一中高三一模)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2008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1~2题。前五位省级区城市流强度(亿元)后五位省级区城市流强度(亿元)广东6152贵州156江苏3156海南150北京2926宁夏110山东2391青海59上海2274西藏51.表中()A.城市流强度倍数:广东/上海>贵州/西藏B.后五位省级行政区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有2个省级行政区既没海岸线也没有陆疆D.与山东相邻的省区有江苏、上海、北京2.广东城市流强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城市群规模较大③矿产资源丰富④生态环境好⑤政策引导⑥科技水平高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解析:第1题,后五位的省级行政区中西藏、青海位于第一级阶梯,贵州、宁夏位于第二级阶梯,海南位于第三级阶梯,故B正确。以表中数据计算可知,A错误;表中10个省级行政区中,北京、贵州、宁夏、青海既没有海岸线,也没陆疆;故C错误;上海与山东不相邻,故D错误。第2题,城市流强度高说明该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大,广东由于位置优越而享有政策优势,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城市规模大,所以对周边的影响力强;故A正确。也可用排除法做题,广东矿产资源较贫乏,环境污染较严重,则③④错误,据此可排除其它三选项。答案:1.B2.A(2013·广东韶关模拟)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3~4题。工业化阶段人均GDP(美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初期<2000>20%<80%中期>2000<20%80%~90%后期>4000<10%>90%长江流域33509.71%90.29%3.2008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A.湖南、安徽、重庆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D.广西、湖北、云南4.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沪、苏、浙三省市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已超过90%,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说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4题,图中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省(区、市)工业化程度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比重较低,而西部这些省(区、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要优化经济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答案:3.C4.D(2013·湖南十校高三联考)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集中了多家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下图示意1979~2008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演化。读图回答5~6题。5.我国城市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最主要因素是()A.市场潜力B.劳动力数量C.交通运输条件D.内部交易成本6.2002~2008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功能增强的原因有()①产品的更新周期缩短②产品研发的价值高③高素质人才资源丰富④劳动力工资高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以生产企业为主,而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蕴含的广阔市场是吸引跨国公司把生产企业设立在我国的最主要原因。第6题,劳动力工资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且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劳动力工资并不高,所以④错误。答案:5.A6.C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据此回答7~8题。7.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历史悠久,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该地发展汽车工业的区位优势是()A.地域广阔、交通便利B.原料、燃料丰富C.劳动力素质高D.靠近朝鲜、俄罗斯,具有沿边优势8.专家预测,整个中部地区将形成西起湖北武汉、东至上海的我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带,该汽车产业集群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A.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B.汽车主导企业的兼并收购能力C.中部汽车产业集群的带动辐射作用D.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解析:第7题,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原料和燃料丰富。第8题,受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中部地区将形成西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