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点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1~2题。1.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的()A.b点B.c点C.d点D.e点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0°向西至20°WB.20°W向西至90°WC.90°W向东至90°ED.20°W向东至90°E解析:第1题,解答要点是“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极点关于地心对称(互为对跖点)。“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结合图中b、c、d、e四点所处的海陆位置,可判断出c点为“水半球”的极点。第2题,由“陆半球”的极点位于0°经线上,可推断出赤道上位于“陆半球”的范围为90°W~0°~90°E,结合西半球的经度范围,可知B选项正确。答案:1.B2.B(2013·蚌埠铁中高三模拟)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的最高峰海拔为1424米。读图回答3~4题。3.该岛屿南北约为()A.30千米B.80千米C.150千米D.500千米4.该岛屿()A.地势南高北低B.常年盛行东北风C.水能资源较丰富D.位于南半球、东半球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屿南北跨度为0.75(45′)个经度,经线上每相差1°,实际距离长约111千米,由此可计算出该岛屿南北约为80千米。第4题,根据该岛屿上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出该岛屿中间高、四周低;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岛屿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地处东南信风带,常年受东南风的影响;由于地处热带海域,年降水量丰富,且地势落差大,因而水能资源丰富。答案:3.B4.C00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5~6题。5.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A.1∶30000B.1∶2000C.1∶40000D.1∶200006.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要增大()A.1倍B.2倍C.3倍D.4倍解析:第5题,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为1米,实地距离约为30千米,则应选用的比例尺约为1∶30000。第6题,比例尺扩大1倍即为原来的2倍,则在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图幅面积要变为原来的4倍,即比原来增大3倍。答案:5.A6.C读下面的经纬网示意图,相邻的经、纬线之间的度数相差1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8题。7.关于各点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在②的西南方B.③在④的正北方C.⑤在⑥的正西方D.④在⑤的东南方8.②③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1110千米B.2220千米C.555千米D.3330千米解析:第7题,考查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根据图中经纬网的形状和所给经线与纬线的标注,可以判断该图的方向为“上为南、下为北、左为东、右为西”,由此可以判断④在⑤的东南方。第8题,考查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的能力。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判断②和③位于60°S纬线上,其经度相差20°,由此可以计算出两地实际距离约为1110千米。答案:7.D8.A(2013·合肥质检)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地区的地形是()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10.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解析:第9题,该地区地形若为山峰,M地的地势应该最高,但乙图中M地地势低于c地,故A项错误;若为山脊,乙图中M地海拔介于c、d两地之间,则在垂直剖面图上M地海拔应高于a、b两地,与丙图不符,故B项错误;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故D项错误;顺山而下,地势比左右两侧低,符合山谷特征,故C项正确。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和图示可知,a地的地势比M地高,c地的地势比M地和d地都高,故a地的水体会从地势高的a地向位于山谷中地势低的d地方向流动。答案:9.C10.D右图中,N为北极点,外圆为经线圈,弧\s\up6(⌒)为赤道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3题。1.从理论上来说,从A点到B点的最短飞行线路有()A.一条B.三条C.四条D.无数条2.从A点向正北飞行,最远可以到达()A.N点B.C点C.B点D.回到A点3.若考虑地球实际半径,一架飞机从A点飞到B点的最短飞行线路是()A.弧\s\up6(⌒)B.弧\s\u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