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一、操作实验传统实验:DIS实验:实验1: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成实验4:用DIS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实验2:多用表的使用实验5:用DIS测平均速度实验3: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实验6:用DIS测加速度实验8: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内磁感应强度实验7:用DIS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二:分组:小组实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实验仪器设备的初设状态A组实验一: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长螺线管1个,稳压电源1个,滑动变阻器1个,导线3根,计算机1台,数据采集器1个,磁传感器(整个探管上至少标有10个等间距刻度)1个,相应的连接线。(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磁传感器三者已连接;(2)计算机显示本实验的界面;(3)长螺线管、稳压电源、滑动变阻器三者已连接。实验二: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成图板1块,图钉4只,橡皮筋1根(附有2个小绳圈),弹簧测力计2个,带刻度的三角板1副。(1)在图板上固定实验用纸;(2)橡皮筋的一端已用图钉固定在“参考固定点”上(根据橡皮筋的长度可适当调整固定点的位置);(3)一个弹簧测力计指针设置于非零位置。B组实验一:用DIS研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注射器1个,计算机1台,数据采集器1个,压强传感器1个,相应的连接线。(1)在大气压下,将注射器的活塞定在约12mL的位置;(2)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四者已连接;(3)监考教师依次输入12mL、11mL、10mL、9mL四个体积值,并采集对应的压强值;(4)计算机显示本实验界面(已含四组数据)。实验二:多用表的使用多用表(建议用MF30型)1个,1号碱性干电池2节(装在电池盒内组成串联电池组),定值电阻(10欧,电阻值用橡皮胶布贴盖)1个,导线4根(其中2根导线带鳄鱼夹)。(1)电池、电键和定值电阻已按图连接;(2)断口处的导线均带鳄鱼夹(便于和多用表表笔连接),并夹在一起。C组实验一: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带滑轮的轨道1个,小车(质量已知)1辆,钩码1组(或用其他类似器材替代),配重片2个,细绳1根,计算机1台,数据采集器1个,位移传感器1个,相应的连接线。注:若实验需要将位移传感器放置在小车上,则小车质量中应包含位移传感器质量。(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三者已连接,小车与轨道安装完毕;(2)计算机显示本实验界面。实验二: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灵敏电流计1个,1号碱性干电池2节(装在电池盒内组成串联电池组),线圈A(附铁芯)1个,线圈B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键1个,条形磁铁1根,导线6根。(1)灵敏电流计与线圈B连接成串联电路,其他元件、导线等均不连接;(2)电键处于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居中。实验一: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目的: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实验器材:图板、图钉、白纸、带绳套的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个)、刻度尺、量角器实验步骤:1.固定:如图a所示,根据给定的器材,现在图板上固定一张白纸,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纸边,将带有两个绳套的另一端放在纸面上,测力计可以拉住绳套使橡皮筋伸长。2.第一次拉:如图b所示,先用一个弹簧秤拉住绳套将橡皮筋拉长至某位置,标记此时橡皮筋末端位置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F(即合力的大小和方向)3.第二次拉:如图c所示,再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同时拉住两个绳套将橡皮筋拉长至O点,记下此时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方向F1、F2(即两个分离的大小和方向)。4.作图:取下白纸,用力的图示法分别画出表示分力F1、F2和合力F矢量的有向线段,以分力F1、F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以及它的对角线F’,如图d所示。最后比较F’和F。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得出,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F1和F2所夹的对角线表示。注意事项:1.弹簧使用前要调零,明确量程和最小分度。2.弹簧秤在拉力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在与纸面平行的平面内。3.拉力应适当的大些,当不要超过量程。4.画力的图示,要选用恰当的单位长度,做力的合成图时,应将图精良画大些。5.实验总有误差。直接测出的力F和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不可能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