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唐中花【摘要】:分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使课内课外阅读相得益彰的若干方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从四方面着手:(1)选择适宜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2)结合小学生实际进行导读;(3)多方调动阅读兴趣,确保课外阅读量;(4)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多形式地开展课外阅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课堂上渗透与课内阅读相关的篇章与段落;(2)在班内创立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3)利用在校课间时间开展班级课外阅读;(4)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和收获;(5)开展读后感作文比赛;(6)将课外书籍作为一种奖励。一、现状分析:现在很多小学生看到一篇短文,弄不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概括不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更无法对文章中出现的某些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看到一个作文题,除了会瞎编乱造、拿现成的作文书上的范文依葫芦画瓢之外,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更无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甚至写出来的作文与主题没有任何的关联。面对现状,许多语文老师对教好自己的学生似乎束手无策,只是一个劲儿地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阅读与写作的补习班真正能收效的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现在的语文老师大多主抓课堂上所学的课文,对课外阅读渗入得不够;二是因为现在的很多家长只是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片面地以为好的学习成绩的取得只要将课本的知识弄懂就行了。这就导致学生把课内阅读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而对课外阅读一无所知。在我现在新接任的四年级升五年级的班级中,据调查,他们在四年级阅读过两本课外书以上(含两本)的同学仅15%左右,他们脑海中仍然只存留着两三岁时家长读给他们听的一些童话故事,另外就是家长在他们三四年级时买回的一大叠作文书。而这样,又怎么能让小孩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呢?其实,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足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其阅读能力。(一)适量的课外阅读是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小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段(即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应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老师千万不能将其看成是一个软指标,而应将它落到实处。(二)课外阅读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总是发现学生中那些阅读理解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基本上都有较丰富的课外阅读量。不难理解,学生书读得多了,知识面广了,理解能力自然就强了。(三)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对课内阅读的理解那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都或多或少地与课内阅读相关联,当学生有课外阅读的积累时,他们理解起课内阅读的相关内容来,比没有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就要容易得多。如,学生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时,如果在课外阅读了《居里夫人的故事》这本书,那么课文中讲到的居里夫人的内在美就很好理解了。(四)课外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过:“阅读是作文的父亲。”“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如果说在课堂里指导学生阅读,好比在游泳池里教学生游泳的话,那么,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就好比带领孩子在江河湖海里搏击风浪。”②多么贴切的比喻啊!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他们就能积累作者好的的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且从中得到诸多的感悟⋯⋯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③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