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9练农业区位条件及动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北半球部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各组作物中,热量适应范围较狭小的为()A.葡萄、苹果、小麦B.水稻、可可、小麦C.咖啡、葡萄、可可D.茶、苹果、咖啡2.仅从气候条件考虑,若热量充足,小麦在年降水量760mm左右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据此推测下列最符合小麦种植的地区是()A.我国的黄淮平原B.印度河平原C.亚马孙平原D.湄公河三角洲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3~4题。3.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读“某养殖户发展养殖业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及图中文字材料,完成5~6题。5.在阶段I时期,小刘进行养殖的主要优势有()①甲鱼养殖的原料丰富②技术条件好③接近城市且市场广大④荒芜土地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在阶段Ⅱ时期,小刘能包销其他养殖户产品的关键是()A.技术水平的提高B.有共同致富的信念C.市场需求量大D.自己的养殖场缩小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7~8题。省区耕地总面积(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甲52191.5乙23161丙8531丁1220447.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形类型的差异②降水的差异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A.油菜、黄麻B.油橄榄、春小麦C.花生、甜菜D.棉花、天然橡胶图1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水位冬季高,夏季低B.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C.森林类型为山地针叶林D.土壤为较肥沃的紫色土10.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A.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加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夏季种植、秋季收获利于马铃薯生长C.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D.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下图为全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据此完成11~12题。11.根据图示气温数据特征能够推测(双选)()A.我国1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B.我国1月南北温差大于41.4℃C.三亚因纬度最低而气温最高D.郑州最靠近秦岭—淮河一线12.关于三类谷物种植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冬季水稻种植区面积大于小麦种植区B.云贵高原地区可种植玉米C.西安所在的平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D.三种谷物在海南岛各地可以随时播种二、综合题13.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和欧洲某国示意图。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000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三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地点海拔(m)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小时)R2012.620.754.160.6824.51975.3Q1111-8.423.31.242.2193.72975.7(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2)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