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高考4道主观题由点到面突破全面获取信息、构建答题模板、规范准解(非选择题)(一)审设问——点滴不漏1.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高考综合题的表述方式,一般由三类关键词组成,即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定词、解答指令词。(1)题目中心词: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2)条件限定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或性质等。(3)解答指令词:回答问题的方式要求。[点拨]常见解答指令词如下: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2.看分值,按分值定得分点审设问时一定要注意试题分值,根据分值高低来确定有几个得分点。很多考生之所以没有得到高分,常常是因为答题时漏点。高考试题大多每个答案要点为2分,个别要点为3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二)提信息——系统全面高考试题基本没有无效信息,地理试卷中的信息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两大类。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关键字、每个数字、符号等,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需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造成答非所问或答题要点不全。2.对于各种地理图表,首先要明确图表的标题,其次看图例,然后结合图中内容提取人文和自然地理要素信息。3.注意挖掘隐含信息。如经纬网地图中隐含比例尺,还有一些试题的信息隐含在题干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目前高考命题均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可能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三)调知识——灵活迁移1.调知识的实质是把题干中与中心词有关的知识调动出来的过程。对于很多试题而言,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列出分析问题的相关知识,即答题模板是相当必要和有价值的。2.灵活迁移简单地说是灵活运用审题中的限定词及获取的信息回答,排除与限定词无关或无信息呈现的内容。(四)组答案——准确规范在组织和整理答案时,应注意以下四点基本要求:1.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将答案合理分成段落和要点,将要点标上序号,使人一目了然,也显得很有条理。2.答案顺序化将答案的各个要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排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防止杂乱无章,颠三倒四。3.答案多样化,要点简洁化高考试题中问答题的题目设计和答案设计往往是开放性的,鼓励考生多角度分析,有创意答题。只要符合题目要求的尽量多答,但要注意每个答案要点应简洁、概括,不要做过多的论述;不要在某一点上大书特书而忽略其他;不要避重就轻,主次不分;更不要节外生枝,答非所问。4.答案规范化用学科术语,不用大白话;语言要严密,不犯科学性错误和逻辑错误;注意所使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防止概念的范围过大或过小;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第一讲第36题、第37题常考题点逐一突破常考点(一)描述区域特征区域认知是四项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区域特征是区域认知的基础和主线。对区域特点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考点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环境特征特别是地形、气候和水文等要素上,命题方向和形式如表所示:以地形图、流域图或其他轮廓图为背景,考查地形分布、地形地势特点2019·全国Ⅱ卷·T36(1)考查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征,并推测耕地分布和数量特征2018·全国Ⅰ卷·T37(1)考查扎龙湿地的地貌特点2018·全国Ⅲ卷·T36(1)考查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条件2017·北京卷·T36(1)考查匈牙利的地形特征2015·全国Ⅱ卷·T37(1)要求考生根据区域图判断河套平原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