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2018·徐州学测模拟)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体液调节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选D抗体存在于内环境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不变。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解析:选C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3.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解析:选B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失水,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因吸水而体积增大。发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肿胀时,该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会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形成局部肿胀,因此不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引起的。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神经细胞内K+外流导致的,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会增加神经纤维外K+的浓度,导致K+外流减少,因此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4.(2018·南通一模)人体的内环境组成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体①②④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B.液体①的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液体③高C.液体④的渗透压大于液体③,有利于物质交换D.过敏反应可导致液体③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解析:选D图中①为血浆,②为淋巴,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①②③构成内环境。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在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低。细胞生活在等渗溶液中其形态和功能才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液体④的渗透压等于液体③,有利于物质交换。5.(2017·苏州一模)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饥饿条件下,胰高血糖素合成分泌增加可调节血糖浓度相对稳定B.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C.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解析:选C饥饿条件下,胰高血糖素合成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会导致组织液积累,引起组织水肿;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通过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6.(2018·镇江一模)如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B.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C.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②中D.②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解析:选B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神经递质释放后存在于组织液中,不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细胞内;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但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淋巴中。7.(2018·苏北四市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