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例题1“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这段话强调的是()A.要理性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B.要正确认识西方的侵略动机C.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D.要辩证地看待西方的侵略【解析】主要考查唯物史观及近代西方列强侵略。要理性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是材料主旨的具体体现,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A项错误;材料中明确指出西方列强的侵略动机是贪婪的,强调的是侵略过程被历史借用成为改造落后的过程,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明确表明中西方社会的差距,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非正义的侵略者是进步着,其侵略过程客观上推动落后地区的进步,D项正确。核心素养2:时空观念(1)概念界定: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2)内涵阐释: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例题2《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解析】本题选C,主要考查时空观念与唐朝农业生产。我国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A项错误;北方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得到有效开发,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得出由于战乱,北民南迁导致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C项正确;北方农业落后主要是因为战乱所致,D项错误。核心素养3:史料实证(1)概念界定:史料实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