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新加坡教育制度颇为复杂,而且与英国的教育制度非常相似。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在东南亚地区处于领先,(从60年代末开始)以英语为基本教学语言。一般新加坡教育可分三至四个阶段。自2003以来,六年小学教育对国民是强制性的,在修完四至五年的中学课程,可选读理工学院(三~五年),或初院或高中(两~三年)。其后半数能升上大学。新加坡中小学、初院/高中的毕业统考--即小学离校考试(PSLE),剑桥普通水准会考(GCE'O'Level)及剑桥高级水准会考(GCE‘A’Level)--是制度中重要的衡量尺标,其会考成绩能直接影响升学能力。新加坡中小学一般采用半天制,和中国教育制度相比,课堂课没有那么繁忙。初级学院、大专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新加坡教育制度以严格著称。新加坡的中小学至今允许校长或训导主任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使用鞭刑处罚学生,有些时候鞭刑是公开实施的,虽然很少施行,但仍对其他学生起到威慑作用。教育年龄小学(1年级~4年级)78910小四分流小学(5年级~6年级)科目程度分流1112小学离校考试(PSLE)特殊/快捷课程(4年制)普通学术(5年制)/通技术课程(4年制)13141516剑桥N水准考试(GCE'N'Level)普通学术课程(中学五年级)16/17剑桥普通文凭考试(GCE'O'Level)初级学院(大学预备课程,2年制)高级中学(大学预备课程,3年制)理工学院(文凭课程,3年制)工艺教育学院(ITE,证书课程)171818/19剑桥高级文凭考试(GCE'A'Level)大学192021小学小学1年级到四年级是基础教育阶段,所有课程为必修课,有4门主课,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和母语(包括华文、马来文以及淡米尔文),其他课程还包括音乐、美术、公民教育(在一些特选学校,这门课程用母语教授)、健康教育、社会以及体育。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1991年至2003年,在小学四年级末有分流考试,将学生分为三个源流:EM1、EM2和EM3[1]。在EM1和EM2源流的学生修读4门主课:英语、数学、母语和科学,其中EM1源流学生还可以选修高级母语(HigherMotherTongue),这是在普通的母语课程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课程。EM3源流学生修读英语、基本母语和数学。大多数学生进入EM2源流,大约10%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进入EM1源流,还有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EM3源流。对于新加坡这种小学分流制度,有很多人批评过早对学生分类,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新加坡政府称,这么做是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开教育,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由三名EM3学生的遭遇讲述其教育制度的流弊。自2004年以来,政府已将EM1和EM2源流合并。自2008年,EM1、EM2和EM3源流的分流制度已废除。现今的制度是以学生的母语、数学和科学程度,个别选修择适合自己的源流课程。小学六年级末所有小学生必须参加小学离校考试(PrimarySchoolLeavingExamination,PSLE),考试包括4门主课,根据考试成绩学生将可以进入不同的学校,选修不同的课程。中学学生在礼堂集会,在南华中学.中学课程分为四种:特别课程:4年制课程,学生可以修读高级母语,高级母语和英语两者之一可以为第一语文。快捷课程:4年制课程,学生只能修读快捷母语课程,其他课程与特别课程相同,英语为第一语文。普通学术课程:5年制课程,学生在第四年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通过后可以修读第五年的课程,然后与特殊/快捷课程学生一起参加剑桥普通文凭考试。普通技术课程:4/5年制课程,学生有2门主课,英语和数学,第四年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大多数学生在N水准考试后不再修读第五年课程,而直接进入技术学院。新加坡大部分学生修读快捷课程,小部分学生修读特别课程,还有大约30%修读普通学术或普通技术课程。新加坡的中学分为自主中学(Independent)、自治中学(Autonomous)和政府中学三种。其中自治和政府中学的学费统一由教育部规定,自主中学可以自定学费,一般要比普通中学的学费贵出许多,教育质量也比较好。新加坡政府从1992年起每年发布中学排行榜,根据每所学校剑桥普通文凭考试的成绩,排出先后。没有参加小学毕业会考的外国学生在报考排名前30所的学校之前,必须先参加由新加坡教育部主办的智商测试,通过后才可以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