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十二五”城镇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淮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二一年九月〇〇报告编写人员淮北市建设委员会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组长彭朝主任翁晓红高级工程师张维然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组长张林副主任应立伟副主任李文才副主任胡孝武副主任郑玉怀副主任组员付志东处长徐春芳注册咨询工程师王广珠处长王玉萍注册招标工程师邓廷金副处长张新云胡远文局长陈佳妮杨震总经理汪胜方永干总经理邹立远林伟谢亚玲注册咨询工程师序言序言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海拔20-40米,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十一五”期末淮北市建成区面积约62.9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为81.1万人。淮北市的区位优势明显、煤炭、生态等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文化厚重,民风淳朴,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淮北市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定了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转型,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战略,建设“双百双宜”城市,城市由“依山筑城”向“依山傍水”的格局转变。淮北市内外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在“一横一纵”对外高速公路格局下主城区基本形成“五横六纵”便捷的道路网络体系。此外,城镇公路也发展迅速。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缩短了淮北市与其他各地的时空距离,便捷了与相邻各省份的联系,加强了淮北市区与各镇区以及各镇区之间的沟通,促进了淮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园林绿化工作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城镇园林绿化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使淮北市由“依山筑城”向“依山傍水”转变,彰显出独具特色的山、水、林、景、城融为一体的生态特色。城市供水能力迅速提高,在建设新供水管网的同时,更新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推行精细化管理和采用高科技含量设备,降低了漏失率,确保供水安全。排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发展迅速,新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基本形成,污水处理二期及配套管网的建成使淮北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大为提高,对淮河流域的污水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优化城市气源结构,引进并推广管道天然气,逐步提高燃气的供应能力,保障安全稳定供气。强化建筑业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为重点,积极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规范招投标市场,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村镇建设加速发展,努力缩小小城镇与市区的差距,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是淮北市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快城市转型、i序言产业升级、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城乡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让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十二五”期间淮北市的发展必然对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城市道路、绿化、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燃气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以及建筑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淮北市“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加快城市转型、在皖北地区率先崛起意义重大。按照《淮北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要求》,本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明确编制内容、编制目的以及应遵循的原则1)编制内容:淮北市的道路、园林绿化、排水和污水处理、供水、燃气、供暖、城镇建设和建筑市场管理。2)编制目的:回顾成绩、总结经验、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发展原则、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任务、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保障措施。3)编制原则(1)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相适应、适当超前原则。(2)加强规划指导原则。(3)建管并重、重在管理原则。(4)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原则。(5)管理创新、技术进步原则。(6)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2、全面回顾“十一五”建设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通过比较详实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全面回顾总结“十一五”期间淮北市在道路、园林绿化、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燃气、供暖、建筑市场管理以及城镇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3、系统总结“十一五”建设的经验总结“十一五”期间淮北市在道路、园林绿化、供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