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历史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12年,梁启超说:“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其基础同托于国民,其运用同系乎政党,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材料主要表明梁启超A.仍然坚持变法维新,反对革命B.认为先实行君主立宪,然后才能实现民主共和C.认为民主共和体制在中国行不通D.从主张君主立宪到认可共和革命【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表明民国初年梁启超的思想由主张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梁启超的思想已经发生转变,因此他并不是仍然坚持变法,故A项错误;梁启超并不主张先君主立宪再民主共和,并不是强调君主立宪是前提,故排除B项;“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说明梁启超并不认为民主共和行不通,故排除C项。2.【答案】3.一个西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有罪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故题干观点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故答案选A。两大军事集团犮动战争都是有罪,故B错误。题干观点不正确,故C错误。题干观点不正确,这与秘密外交无关,故D错误。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评价【名师点睛】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4.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家最高立法权成“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确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A.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B.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答案】C【解析】由材料“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家最高立法权成‘十人委员会’”可以得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有各阶层代表参与,有一定的民主性,C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的产生是在罗马共和政体确立之后,A不正确;罗马法本质上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B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5.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论点论据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乙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C.甲的论点错误D.乙的论点错误【答案】D【解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理性,智者学派强调感性的认识,容易导致个人主义思想,乙中论点错误,结论正确;表格中甲的观点和论点均正确,本题选择D正确。点睛:区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但他不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6.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成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尚书台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万历与嘉靖皇帝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