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緣與婚前關係的發展張思嘉周玉慧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前言長久以來,西方學者對於有關人際與親密關係的看法一直都是建立在關係中雙方理性的選擇、溝通,一步步從初識、投契、相互自我揭露到建立深入或親密關係的線性模式上。這種將人際關係視為是個人的理性選擇,將關係的進展視為是雙方努力溝通(communicate)結果的論點,將關係中的個人視為是建立、形成及影響關係進展的最重要因素,關係中個人的理性選擇也成為了解關係進展的最重要變項。但近年來,這些基本觀點已開始受到嚴厲的挑戰,許多東方華人學者指出西方人際關係理論在解釋華人人際關係及人際歷程的不適用與不足,而認為應該從本土的人際概念出發,以建構能真正反映華人人際關係及人際互動歷程的理論模式。其中,楊國樞(1982)、李沛良(1982)、Yang&Ho(1988)、Chang&Holt(1991)、翟學偉(1993)Goodwin&Tang(1996)等人就曾指出「緣」的概念在華人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緣是了解中國人際關係的重要概念。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裏,緣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緣是各種人際關係最方便的解釋。結為夫妻是一種緣,同桌吃飯也是一種緣。緣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一種命定的或前定的人際關係。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緣主要是來自「冥冥之中」的安排。所代表的是渺不可知的命運,是一支看不見的萬能之手,撮合了各種長期與短暫的人際關係。而由緣所引起的人際互動歷程,更無法以西方社會心理學者所建立的人際吸引理論或初識理論來解釋(楊國樞,1982)。緣是否仍在現代中國人的人際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楊國樞(1982)在他研究中發現:現代中國人仍然持有緣的觀念,但在內涵上發生蛻變。而張思嘉(2001)在探討台灣夫妻婚前關係發展的過程的研究中也發現台灣的年輕夫妻常會利用「緣」的相關概念來解釋關係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所呈現的各種現象。本研究將從緣的概念的歷史起源出發,探討它在華人人際關係中的作用。同時,我們將以新婚夫妻的婚前關係發展的過程為例,探討年輕一代台灣華人對緣的定義,並描繪緣在現代華人婚前關係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緣的來源及定義在中國的歷史中,緣的觀念最早始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我們卻可以從佛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教的相關教義中,找到對「緣」的一些解釋。佛教的「因緣果報」之說,可能是緣的觀點的主要思想源頭(楊國樞,1982)。因緣果報是佛教世間法的主要教義。從字面上講,「因」是造成每一事物的直接原因;「緣」是協助原因達到某一段落結果的附屬條件,亦即間接的原因。凡屬宇宙一切事物,無論是物質現象亦或精神狀態,無不由因緣所構成。就物質方面來說:必須以蓮子為主因,再加上人工、土壤、養料、日光、空氣以及池塘作為附屬條件,方能發育成長,生出藕、莖、花、葉和次代的蓮子,這些必須的條件,就是助緣。再就精神領域來說,當一個人發生情緒之時,必有誘導其發生情緒的原因,此原因來自於緣想過去、現在、未來的刺激而起(如被毀謗或稱讚),再加上時間、地點與健…全的器官組織和內心的注意等的相互配合,方能產生感覺,再由感覺而達於知覺,此時喜、怒、哀、樂等情緒才會跟著發生。其中刺激是主因,其餘各個條件是助緣。主因和助緣的配合,使物質的型態與精神的反應,得以出現,這便是佛教「因緣」一詞的定義(釋聖德,1989)。佛教因緣的觀點,原來並沒有太多宿命的內涵。在佛教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受到儒家及道教天命觀的影響,加上了一些宿命的色彩,再透過彈唱、說書及文學小說的傳導,而形成一般人「緣」的觀念(張瑞芬,1995;翁成龍,1994)。經過世俗化與功利化後,「緣」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一種命定的或前定的人際關係。在一般中國人的觀念裏,緣主要來自冥冥之中的安排,是一隻看不見的萬能之手,撮合了各種長期與短暫的人際關係。因此,兩人渡船、坐車相遇是緣,買賣交易也是緣,會發生主僕、師生、親戚家屬的關係更是因為「緣」。為了表達這種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