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统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谷里街道是主城南京南郊江宁开发区与板桥两个“新城”之间生态廊道内的涉农街道;也是全市城乡统筹试点街道之一。围绕开局和试点工作,谷里在市、区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紧扣“五个一体化”发展目标和以现代农业主导型街道的发展定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的基础上,截止8月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占任务的68.2%,同比增长38.3%;财政收入1.9亿元,占任务的62.1%,同比增长33%,其中,国税1.04亿元,占任务的68.54%,地税完成0.86亿元,占任务的55.7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占任务的59.6%,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亿元,占任务68.6%,同比增长15.5%,其中工业固投完成15.1亿元,占任务的67.8%,同比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9424元,占任务67%,同比增长14%。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序时进度。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向前推进。现就5月11日季市长调研谷里提出的工作要求,将近期以来城乡统筹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一、坚持规划引领,在多轮讨论评审中不断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在5月中旬的规划评审会基础上,街道与规划设计单位又进行了4次对接;7月27日—29日全市试点镇街规划成果审评会后,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和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作了修改完善,对谷里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全方位讨论;8月24日,市统筹办和市规划局又牵头组织省、市方面的专家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文本。目前,谷里城乡统筹规划已上报市政府。一是进一步确立现代农业主导型镇街的发展定位。全市镇街科学发展现场会后,我们根据谷里区位、自身资源禀赋,按照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郊县镇街分类考核实施办法》通知的要求和xx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路径,及时调整了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二是调整优化了镇域人口与镇村体系布局规划(20XX—2030)。根据专家意见和街道发展实际,在综合考虑第1页共8页农民生产生活半径以及区域交通等因素,结合省市电台、万顷良田、特色村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将原“1个新市镇+2个新社区+3个特色村”的镇村体系规划调整为“1个新市镇+1个城市社区+2个一级新社区+5个二级新社区+3个特色村”,将原新市镇中集聚8.5万人调整至7.9万人,集聚在一、二级新社区内的人数为7500人左右。三是调整完善产业布局规划。一产上:重点围绕农业1115工程,加快四大农林产业建设(形成23390亩高标准粮田,26620亩经济林果,17790亩标准化菜地,1740亩高效养殖);按照打造省级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的要求,规划5.1平方公里区域,作为谷里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二产上:在既有的6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内,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内生增长;同时,根据江宁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导向和自身产业发展的方向,将“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和新材料、航空配件、软件数控、精密制造”作为街道先进制造业的五大主导行业,并以园街联动为抓手,借助国家级开发区平台,在产业联动、人才引进与培养、招商团队打造等方面,实行全方位联动对接,将谷里工业园着力打造成为江宁开发区谷里科技产业配套园和科技创业园。三产上:充分依托自然山水、村庄田园以及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进行科学的村庄整合、资源整合、文化整合,精心打造以田园休憩、文化感悟、农耕体验、科技展示、休闲度假等为特色的精品旅游产业,重点打造“盛家。世凹、红土凹、大塘金”3个特色旅游村,并赋予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南京近郊生态特色旅游品牌。二、突出要素重组,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一是土地整理项目的落实。按照“两规合一”,6月份以来,我们将生态廊道内祖堂社区的6个村民小组作为土地增减挂钩的项目区,项目整理土地3000亩,涉拆农户420户,拆迁面积6.2万平米,可整理出建设用地指标372亩。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在取得97%村民同意后,目前拆迁已扫尾,力争年底完成土地复垦和整理工作申报验收。二是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项目以谷里、横溪两个街道整合为一个项目打包立项,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