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3页《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文/王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经济战略,也是各大媒体出现最多的字眼。如何扩大内需?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解决这些问题,是来不得半点文艺腔的!只有从本质上创造出消费的动力,挖掘到内需释放的内因……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才会走上务实而卓有成效的道路。从本质上讲,消费的动力,只有两个——第一是需求;第二是习惯!需求什么?如何产生新的更多的需求?如何建立新的消费习惯?这些问题的答案是统一的——消费文化!真理,往往是最朴素、最简单的。我们回归到最朴素的问题!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呢,归根到底,是消费文化的问题。各国政府发购物券有效吗?家电下乡和降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可以拉动内需吗……从现实和数据上看,答案都不乐观。消费文化才是本质性的深层次问题。谁是新消费文化的创造者呢?谁是供应者呢?是企业!不是政府!发放购物券、旅游消费券、家电下乡、降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是有效的边际手段,不是本质性的解决之道。本质性的解决之道,是促进企业打造新型消费文化——就是通过创造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拉动促进消费行为,让老百姓想花钱。具体该怎么做呢?我想,以下这几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一、“消费文化”的定义和消费文化的变迁关于消费文化,学术界有很丰富的阐述和理论。简单的说,消费文化就是围绕着消费的意识和行为,也就是围绕着物质(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消费文化?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从生产轴心时代,发展到消费轴心时代。消费,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包括全世界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现代消费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19、20世纪之交,伴随着福特主义的扩张,大规模生产的实现,在历史上,第一次创造了一种工人阶级的消费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个人对商品的占有支配了消费行为的具体实践。这种消费模式正是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福特主义使生产进入标准化、规模化的新阶段,大批量生产构成了福特主义的时代特征,而大规模的生产必然要求大规模的消费。现代家庭消费的两个最重要的项目,标准化的住宅和汽车,作为同质化、齐一化的大众消费品,恰恰体现了第2页共13页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3页福特主义的生产逻辑在消费领域的延伸。后福特主义时代,生产与消费领域发生的变化,带来了社会阶级关系的重新调整。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其中,后福特主义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组织形式,不仅加快了生产的步伐,也加快了交换和消费的步伐。在消费文化领域,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非物质形态的商品在消费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当代,大众的流行时尚,不仅反映在服装等物质商品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上,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发生了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经济的重心也相应地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这种服务消费包括教育、健康、信息服务,也包括娱乐、休闲服务,尽管这种服务消费的准确周期很难估量,但一般而言比传统商品,如汽车、洗衣机等的消费周期要短得多。随着现代消费文化的深入和多元。人们还发现,甚至在物质商品中也渗入了越来越多的非物质因素,所谓“商品美学”,即商品的外观设计、包装、广告等在商品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甚至在商品构成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直接制约着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与商品的非物质化相联系的另一变化是,符号体系和视觉形象的生产对于控制和操纵消费趣味与消费时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现代广告和传媒形象在当代消费文化实践中是一种强大的整合力量,它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信息传递,而是通过与所欲推销的商品有关或无关的形象来操纵人们的欲望和趣味。更有甚者,形象自身也变成了商品,而且是最为炙手可热的商品。鲍德里亚正是据此提出,在当代西方社会,人们消费的已不是物品,而是符号。许多形象的消费周期都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