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陈耀邦: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主持人:人民政协报记者张宝川任一龙嘉宾:陈耀邦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原部长董沂峰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区长兼政协主席王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家协会执委、黑河市中昌贸易公司董事长米金水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翟城村村支部书记从解放初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50多年后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在国人的心中整整横跨了半个世纪,它寄托了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建设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它能不能变成现实,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这中间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但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9亿农民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这个在农耕文化中浸淫了5000年的民族能否跨越曾经的宿命?1920年,四川巴中人30岁的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晏阳初先生来到湖南长沙、河北定县开始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他以为,振兴农村经济,拯救凋敝的农村,须从乡村平民教育、扫除文盲抓起,要叫三亿多农民作“新民”。他说:中国真正最大之富源不是煤,也不是铁,而是三万万以上不知不觉的农民,要把农民的智慧发展起来,培养起来,使他们有力量自动地起来改造,民族才有真正复兴之一日。所有有关土地与农民的政策变迁都关乎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1948年,正是由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发布的《土地法大纲》,孕育了中国革命暗夜中的曙光,让千百万农民翻身投入揭开新中国帷幕的战斗行列。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寄托着国家对农民富裕的种种努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啊战略。我们要站在历史的坐标上看这一问题,而不要让它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在中国经济中奋力前行的中国民营企业责无旁贷,这是中国发展的现实对民营企业的期待。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和内涵主持人:非常高兴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之前,能够请大家就新农村建设的话题进行探讨。今天我们请到了长期从事农业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一线工作者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按照陈部长常讲自己是“老二哥”,那我看今天来的都是“老二弟”了。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陈耀邦:“农民老二哥”。这个名字最初接触是在四川,四川叫工人是老大哥,农民是老二哥。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我经常讲我也是“老二哥”。主持人:陈部长,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主要由民营企业来完成。陈耀邦:产业化其实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农业本来就是第一产业,既然是产业又怎么来一个产业化?最早是从山东开始叫产业化,当地讲产业化是指包括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产业化。这是群众语言。严格意义上讲产业化是指供、产、加、销一体化。主持人:新农村提出一年多了,你们是怎么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陈耀邦:我先讲一个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概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提出来了,1962年全国人大通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时就提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件。后来的八、九十年代有好几次中央文件都提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去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在不同时期的提出,有不同的背景和内涵。第3页共11页第2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1页解放初,当时是工业化的初期,农村支援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那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农业合作化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来推进。现在,国家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可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翟城村村支部书记米金水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区长董沂峰第4页共11页第3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1页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建设新农村主持人:作为主抓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