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干部队伍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以我镇为例,全镇24个支部书记中,70岁以上的3人,60至70岁的3人,50至60岁的14人,50岁以下的4人,这相应的就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经过对全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摸底调查,发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一、存在的问题目前,我镇有村级后备干部72人,平均每村3名,其中40岁以上14人,40岁以下58人,高中以上文化13人,初中文化59人,72人中长期在外打工的11人,在附近打工的45人,经商或从事技术工作的16人。由于我镇在后备干部确定工作中有明确要求:禁止村干部直系亲属列入后备范围,因此没有一名为干部直系亲属,但有15名与现任干部有间接亲属关系。总体来看,全镇后备干部队伍年龄与文化结构基本合理,但仍暴露出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后备干部人选匮乏。近年来,由于大批优秀农村青年外出经商打工,导致在确定村级后备干部时,可供选择的范围小。在我镇20-35岁男青年约有60%外出打工,其中长期在外的占30%左右。而在家的青年,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优秀青年不愿被列入后备干部之选,从而在后备干部选拔中形成了“矬子里边拔将军”的无奈局面。2、后备干部选拔程序不科学。目前,多以支部或党员推荐为主,由于受支部和党员队伍本身素质不高的影响,推荐的后备干部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在推荐中也极易受宗族、派性及干部的私心杂念影响,使产生的人选不尽人意。3、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支部在后备干部建设工作中,注意解决了有与没有的问题,而对管与不管、怎么管的问题思考的少,没有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有的甚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使村级后备干部建设工作形同虚设,名存实亡。4、后备干部使用情况不理想。由于后备干部本身产生过程第1页共4页就有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营养不足的问题,使得村级后备干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不是很高。而村级干部的调整又极易受宗族、派性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后备干部使用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以03年两委换届为例,后备干部充实到两委班子中的人数占干部调整总数的1/4,许多优秀的后备干部成为了农村派别、宗族斗争的牺牲品。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镇党委对村级后备干部的管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尽管近两年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缺乏一套科学、严谨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的方法,使后备干部管理过于粗放。同时由于后备干部毕竟只是预备队,在当前各支部、村委运转较好,工作较得力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不够迫切。2、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村支书思想认识不到位或认识错误是主要原因,概括分为四类:①有应付思想。由于镇党委对后备干部有明确要求,因此有的村支书在确定培养后备干部时,不是从班子建设的需要出发来看待问题,而是当成一般工作任务敷衍应付,简单开个会确定一下人选,或自己拍脑袋想出两三个人选,草草上报了事,后备干部培养只是落实在花名册上,对所选人员既不积极组织参与工作,也不加强管理培训,放(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任自流。②有自我保护的思想。有的村支书经济上存在问题或有“敌对”势力,害怕新干部上台,会对自己进行秋后算帐,为了尽量保护自己,就尽量拖着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就算选拔了,也只是做一时的表面文章,其目的不是真正为村里培养优秀的接班人。③有囿权思想。将后备干部培养作为拉拢培育自己势力的一种手段,不管人选素质如何,只要是听话捧场的就行。同时,对前任班子培养的后备干部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方面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培养的连续性。④有长期世袭的思想。有的村支书在本宗派内部、亲朋之第2页共4页间确定后备干部,而对其他优秀青年或视而不见,或打击排挤,达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3、村级干部吸引力衰退,是影响村级后备干部建设的关键原因。①村级干部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群众有时又不理解,使一些人认为村里工作难干,村干部难当,而不愿做后备干部。②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