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2页三、用人须鉴古察今识人的源头不在今天,而在人类的童年。当然,识人的历史长河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弯弯曲曲如同黄河之水流入在海有九道弯一样。但就是在这弯弯曲曲之中,却为我们在更高水平上识人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观人以德为先,次之才学;以史为镜,明兴衰;以人为镜,知得失;知人听众论;伯乐相马与赛马;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识人须依靠法治;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识人贵在公心;私心难识人等。我们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才能为识人学开避更新更高的境界,让人们领悟到无限风光的险峰。立政之道,察吏为先睁开眼睛看外国,在中国近代史上要数爱国将林则徐为先。正因为他的胸怀广宽,视野宽阔,所以提出了集古今中外立政之结晶的名言:"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为什么立政之道,要察吏为先呢?这是因为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管理行政不在于官职大小多少,而在于使用得当,有贤人治政。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方,必难致治。正因为为政的人处理政务最要紧的是用人得当,假如用人不对路子而是用非其才,国家必然难于走向安定。为政就是治理国家,而"为治之要,莫先用于人"。因为"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这就是说,把天下让给人容易,为治理天下而得到人才就比较困难了。特别是"平世理乱,非才无以室其业"。建第2页共32页第1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2页立政权治理混乱,没有相应的才能是不可能建立功业的。好的政治要有好的人才,政治好就会国泰民安。自古以来,凡是取得国家政权在于得到贤人的辅佐,不要说什么国家的强大或衰败是往复循环上天安排的。这就是说,"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自古有天下者,观其所用人,则政事可知矣。也就是说,从古以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中休看看他使用的人的情况,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政事如何了。自古以来国家的兴隆与衰亡,完全在于使用人。如果得到了贤才,那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办理。国之盛衰,系乎人才。能否正确使用人才,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所以,国家的强盛,必须多得到贤良的属臣百官;家族的兴盛,必须多出一些贤良的子弟。既然"身定国安天下治,几必贤人",即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安全,天下大治,必须依靠贤才。那么,"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就十分自然的了。所以,"治天下者,以人为本"。"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政事在于人材,舍人材而言政者,必无政"。从治政之事完全依赖人才,舍弃人才而谈治政之事必然无政事这一点来计,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争一天者必先争人,立政之道,必须以察吏为先。公心量人则准要知人,心要至公。至公,则内不受感情的影响,外不受他人所干第3页共32页第2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2页扰,如此则心平而正,量人则准。人不受感情的影响,并非易事。人之所以成万物之灵,有丰富的感情是其特征之一。感情之于人,对私事是好事,因在家庭里、朋友间需要感情,有感情就有人情味;但感情如影响到公事,就会起反作用,如感情用事就会用人唯亲,古代不少英雄的事业遭到失败,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英明之主以天下为已任,以事业为第一,只要有利于天下和事业,虽仇也用;反之,虽亲不用,故能知人得人而得天下。掌握选拔人才之权者,受到他人的干扰是不中避免的,如来自上面的压力和下面的利诱等等,屈服于此,则不能公正选拔人才,必然会使真正的人才遗漏,而使用权无能之辈、投权取巧者滥竽充数。如果能不怕压力,不受利诱,大公无私地选拔人才,则不会使杰出的人才望洋浩叹。出于公心,始能知才得才,这便是结论。何以心公则易于知人?因为心公则不受私情的影响,以整体利益为重,用人不计恩仇,让位荐贤,公正取人:不计恩仇,这非一般人之所能,只有有宏量的举大事者才能做到。这是因他把事业视得高于一切,为了成大事,其他都在所不计。齐桓公为了称霸才忘记一箭之仇而用管仲,始能不用兵车,九合诸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