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1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但是,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农村经济还存在很多问题,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1.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1.1.1水利水电设施不完善。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很多的水利水电设施建设不完善,不符合国家建设标准,有的还得到人为的破坏而未能给及时地修缮,从而导致水利设施的抗旱、排涝等功能逐步丢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必然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导致农民在财力、物力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损失,影响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1.2基本农田遭到破坏。农田是农民口粮保障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县一级的政府大肆搞工业园,发展工业获取财政税收,为了获取工业发展所需的土地,不得不将手伸到基本农田,将基本农田直接或变相地变更为工业用地,导致农业生产用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产出不断降低,基本农田红线岌岌可危。1.1.3农业生产配套措施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被重视,农业生产所需的道路、水电等配套措施严重不足,农业生产基础脆弱,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1.2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脆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三农”事业稳健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脆弱,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下,经不住市场风雨的考验,很多的农村集体经济融资困难、经营不善,面临关门歇业,甚至有的背上沉重的债务,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拦路石”。1.3农村土地政策不合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很多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进城务工,农村人口逐步被转移到城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数是妇老病弱,大量的农田被限第1页共5页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土地流转制度,但这项制度仍然不成熟,不科学,不完善。在农村,很多的村民宁愿落荒,也不愿意将自己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因为流转土地的政策不透明,产权不清晰,收益分配不明确。1.4农村科技投入力度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科技投入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还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比如,我国农业部门本身很重视农业科技宣传与推广,但是很难落实到基层,基层农业机构资金与资源不足。同时,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也是很大的问题。在资金与人力双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农村生产服务体系难以完善,进而导致农村服务体系无法发挥作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及设备难以得到推广,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2.1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投入。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双翼,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让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因此,我国的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主动承担起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和义务,重点做好农村道路、农村通信、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供电、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将涉农资金都花到“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这个刀刃上,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政策上的、资金上的支持。2.2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力,是确保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农村基层管理者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搞活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力,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2.2.1采取多元化模式。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鼓励有实力的农民开展合作社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比如建立特色种植合作社、特色养殖合作社、工艺品加工合作社等,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增强市场抗风性的能力。2.2.2采取规模化发展模式。规模化发展能够彰显规模效第2页共5页益,从而带来一个上下游和终端消费完成产业链的形成,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基层政府要大力培育农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来吸引更多的投资,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