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人口调查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总体上农民的收入还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涌现了一批富裕户的同时,处于贫困线边缘的农户也逐年增加,每年都有一定的农户因各种原因沦为贫困户。据统计,**年长丰村贫困农户比**年增加4户,**年比**年增加6户。为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本人利用担任长丰村农村工作指导员的机会,就长丰村贫困农户致贫成因及对策措施进行了调研。一、长丰村农民收入概况**年底,长丰村总户数563户,人口1949人,其中18周岁以下452人,18周岁至60周岁的1105人,60周岁以上的392人。近几年,全村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育较好,现有各类企业35家,家庭加工户159家,其中纺织机户117户,台数1010台,务工人员688人,从事交通运输及各类三产人员有129人。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批十万元户、百万元户,甚至千万元户,但同时,全村仍有40户75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其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7户43人,每年需要镇村给予救济的有10户23人,年人均收入在3600元以下的还有3户9人。二、长丰村贫困人口特点一是老年人居多。长丰村贫困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37人,占贫困人口的49.3%。二是文盲半文盲居多。贫困人口中除在学人员外,初中文化的只有1人,其余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三是从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中除1户搞些三产外,其余都是从事农业劳动。四是缺乏和丧失劳力者居多。在长丰村贫困人口中,因残丧失劳力的有10户,因病丧失劳力的有6户,其余为独个老人。三、长丰村贫困人口成因分析从长丰村来看,产生贫困人口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家庭自身来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无子女的孤寡老人,年轻时因各种原因没有一点积蓄,而现时无劳力,只能依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二是家庭内部条件差。一些贫困户上第1页共3页有老人,下有小孩,抚养能力差,有的家庭长期有病人,把仅有的一点收入和家产都消耗光了。三是收入来源单一。贫困人口中多以种植粮食为主,收入来源单一且少,长期在“低收入、低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圈中循环,越陷越深,难以脱贫。四是文化素质差。贫困人口多数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不懂科学,没有技术,市场意识淡薄。五是缺乏创业精神,进取心差。一部分贫困人口虽有劳动力,但“大钱挣不来,小钱又看轻”,不愿出力流汗从小钱挣起,宁愿受穷打麻将打发日子。六是道德责任意识缺失。一些贫困老人家里子孙满堂,年轻时把全部财富,包括房子都给了子女,但到年老无劳力时子女却将老人推来推去,不愿抚养,还千方百计想把老人推给社会抚养。从社会因素分析,农村贫困人口确实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虽然这部分人中的大多数已列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线对象,但还有相当一部份处于低保线边缘的对象未被列入低保对象。而享受低保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虽能解决部分生活和医疗费用问题,但解决不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特别是农民一旦患上大病或出意外事故,那些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会造成当事农民因病返贫。二是因孩子上学而延缓了脱贫时间,高额的学习费用往往耗费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大部分积累。三是缺乏造血功能。以前农民生产、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银行或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大多能借给一笔贷款,帮助度难关。而现在金融机构都奉行济富不济贫的信条,或干脆不贷款,或设置多重借贷条件,使大部分贫困人口望而却步。四是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由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教育的缺失,使部分中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当薄弱,少部分人连父母都不愿抚养。四、对策建议1、扶贫。在保障贫困人口生存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一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尽力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二是因人制宜对症扶贫,根据贫困的不同程度、不同的贫困成因,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分别采取有效的扶贫措施;三是强化教育扶贫工作,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第2页共3页训,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以增加他们脱贫的自信心;四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来为贫困人口脱贫,一方面政府特别是科技部门要给予技术扶持,另一方面金融部门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要给予资金扶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