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360度人力资源管理”讲义大纲及说明演讲师:刘易知提及人力资源,通常,人们都会问:人力资源是什么?人力资源简单还是复杂?浅显还是深奥?回答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浅显是它深奥还是它。说它简单和浅显,因为就是那点“人事”儿,如果深谙其理,深得其髓,做事就会得心应手,顺风顺水顺人情,事半功倍;说它复杂和深奥,是因为人力资源是一门社会科学,有它自己独特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不解其味,不明其道,就会处处受到掣肘,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有人说,中国人力资源科学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特别是近十年、二十年的事情,是改革开放以后引进西方管理的成果,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改革开放前中国有没有人力资源?有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学?回答是肯定的。浩浩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兴衰、五千年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人力资源的宏篇巨著!从老庄无为而治的出世哲学,到孔孟治世经邦的入世精论,从河图洛书甲骨文,到满汉全席红楼梦,从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到扭转乾坤的毛泽东,都昭示着中国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的精髓。而中国有关修身、管理、智谋的典籍与案例可谓汗牛充栋,只不过没有冠以“人力资源”的字样罢了。所以说,我国的人力资源学早已有之,而且不乏理论和实际运用的大家和高手。从1919年约翰·R·康芒斯在《产业信誉》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到现在也还不足百年的时间,而我们的处世哲学、用人之道、人力资源文化却已经积累和沉淀了几千年,与西方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孰轻孰重自不待言,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去认真研究和体会。可以这样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和社会关系同时产生、同步发展必然也会同时消亡,它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人力资源学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的人力资源学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而不能到异域的理论中去寻找终极的答案。当然,异域中好的理论和做法完全可以借鉴,但不必顶礼膜拜,更不必妄自菲薄。凡事皆有“道”。其实,“道”这个汉字含义非常丰富。中国先贤老子创立的学说门派就是“道”家,道家一副经典的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横批是“天人合一”,就渗透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世间的人和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衍生并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且这种联系与衍生会循环往复无穷跌宕,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我们在处理所有关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天的法则、地的法则、人的法则,把事与事、人与人、人与事有机地利用起来、和谐起来,并使之达到最佳的物用效果。如此的人力资源管理境界,是哪个理论所能比拟的呢!道家的哲学很朴素也很智慧,仓颉造字的时候,其实已经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蕴涵其中了,我们看看“道”字的写法:“道”由“走”和“首”组成,其义非常明显,就是在首领的带动下,大家共同走出一条路径。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社会组织、企业组织、政党组织都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方针、路线、目标,而后在其领袖的带领下,向既定的目标迈进。可见“道”已经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全部,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做了精深概括的诠释。说到人力资源,也不能不提孔子,且不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治企更应该没有问题),单说“修齐治平”就是人力资源应该遵循的成长道路。“修身”就是人能力、品德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的获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智商、情商、德商的集合;“齐家”就是对家庭、社会、团队的责任感;“治国”“平天下”小到管理一项事务、中到管理企业、大到管理国家。“修齐治平”体现了人力资源的逻辑递进关系,只有自身修养到位、能力到位,才能做好事情才能做好管理、才能服务社会,这其中的道理昭然若揭、亘古不变。《论语》中“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寓意深刻的名言,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解读,今天仍然振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