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提高效能无论何种理念下的教学实践,都遵循着一致的规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有效,学生的学才会有效。因此,我们应开展“以学定教”课型来提高课堂效能。一、设计课堂的有效活动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依据学生的学业进步程度评价和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目的。浙江湖州赵小丽老师执教《小石潭记》设计的活动:①假如你也陪同柳宗元进入小石潭游览,你最愿意在哪里驻足欣赏呢?②你作为旅游杂志的编辑,分享一下你的推荐语。③柳宗元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以此来实现学习目标:理解柳宗元乐中有悲的情感世界。二、确定课堂的有效主题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有足够的感性知识;有些内容比较深奥,需要用浅易的知识搭桥;有些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将其分解、化简。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因其人生阅历、知识积累、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局限性,往往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这时,教师要积极介入其中,尤其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一课的教学,原本设计的阅读主题是“人类起源”,让学生课前搜集世界各地、各民族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寻找人类起源问题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阅读。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搜集到的资料屈指可数,课堂活动也乏善可陈。窘迫中,我临时调整了教学方案,把阅读主题改为“中国上古神话和历史”,境况竟然完全不同。三、锁定课堂的有效设问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教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调整教的进程,用最适合学生的学来确定我们的教,这便是“以学定教”。浙江宁波的成磊老师就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实施了“有效设问”——师:为什么不开篇就直抒胸臆呢?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受了谁的嘱托啊?生:滕子京。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滕子京这个人物。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呢?(出示滕子京的相关资料)师:大家想想看,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看到纯净就会有喜气洋洋的感觉,那范仲淹喜欢这样的情绪吗?这样有效的设问,设置了坡度又挖掘了深度,问题就像一个个小勾子,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勾连了学生、文本、作者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四、参与课堂的有效对话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积极听取学生的声音,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很有帮助。”这里所说的观察,不仅仅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情、行为、兴趣、能力的观察,而是对学生学习上的发展变化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变化,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孩子们的想法去引导,有效参与孩子们课堂中的对话,从而实现课堂效能的最高化。观摩丽水的毛然馨老师执教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笔者也体会到了这一点——师:面对上阕的五句话,你会有什么发现?生:……师:讲到标点,很好。生:……师:用了设问的句式。生:……师:关注到语气上。生:……师:发现了押韵。生:……师:发现了历史的沧桑感。生:……师:我把大家的发现理一理,这里也有个你熟悉的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话有答案吗?然后我们再去读一读“何处望神州?满眼放光北固楼”,能倒过来吗?这问题没有答案,但你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了吗?这一对话的参与,学生马上明白了辛诗是从苏诗的句子化用来的,以及有问无答这一妙不可言的言语形式。教师要“讷于言而敏于行”,顺其势而改其路,在课堂的“有效对话”中,让每个孩子充分理解文本。五、搭建课堂的有效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小说传奇、神话世界、外国文学、现代诗歌等经典作品,帮助学生搭建有效平台;开展主题采访活动、好书推介会、读书交流会、模拟记者招待会、编演课本剧、讲座、经典电影配音、参观游览……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总之,如果老师能把学生的熟读感知作为教学的起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