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及对策摘要:初中生学习化学课程时,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学习困难,从而出现知识分化,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当前初中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第一个“分化点”形成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提出自己对策。关键词:初中化学第一个分化点对策根据现行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计划的安排,从初中三年级(即新课程中的九年级)起开始开设化学课,初三教学是化学科的启蒙教学,由于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心理及知识水平发展的阶段性,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从而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要求,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出现明显滑坡。我把出现学生成绩滑坡的学习阶段称为“分化点”。化学学习分化点的出现有许多处,“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第一个分化点。在这我仅从我个人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分析出现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的这个分化点形成的几个原因,挖掘形成这个分化点的主要根源,结合亲身教学经历,谈自己如何消除学生学习困难减少分化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体会。初三开始学化学时,通过“绪言”的学习,化学实验、新颖实用的化学知识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给化学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然而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从第二章的后半段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教学开始,化学教学出现了第一次分化,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分化点形成的主要原因1、学生的心理因素1当前,由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对广大农村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冲击很大,致使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面对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葸不前。“读书无用论”对城镇学生的冲击虽然不大,但城镇学生大都娇生惯养,依赖性很强,学习往往不够刻苦,更没有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加上初中生心理上不够成熟,兴趣的稳定性不够,面对困难很容易使“几分钟热度”退至“冰点”。元素符号、化学式都用字母表示,抽象难记,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面对抽象的化学符号,马上就会产生厌恶心理,不愿意用心去学,去记,特别是英语课学得不好的学生,对外语学习已有根深蒂固的厌学心理,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时,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心理,认为化学科就是“第二门外语”,从而放弃了学习。2、教材的编排过于集中①化学用语在章节分布的密度上相差较大,从教材第一页开始,前面的十几节课文中一直没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出现,而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这两节教材内容中,就有26个元素符号和多个化学式出现,约占全书比例的12%。这样过于集中的学习,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出现分化的原因之一。3、教师不当的教学方法是“分化反应”的正催化剂,加速了分化的形成。化学用语虽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但更多的具有抽象性和严密性。用拉丁文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再由这些符号组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它们既不是字和词,也不是由字词组成的语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再加上教学要求书写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更让学生在理解记忆过程中感觉似懂非懂,极易混淆。这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乏味,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反复抄写、默写和听写,不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失去兴2趣,更大程度地加速了“分化”的形成。二减少“分化”的几种对策1、顺应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要学好化学用语,就必须使学生对化学用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逐步使这种稳定和持久,从而达到增强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我做了以下尝试:⑴、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把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用语教学结合起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化学学科吸引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把化学用语教学与化学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利用学生在实验过程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和求知欲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