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滑动摩擦力》说课稿说课人:达朝彩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的第三节,《摩擦力》的第二课时“滑动摩擦力”。一、教材分析本节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的。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公式。本节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为后面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摩擦力的现象,但缺乏定量研究和本质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探究性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能理解公式并会运用公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滑动摩擦现象。新课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如演示毛刷在黑板上滑动时观察毛的走向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已确定,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让每位同学将手掌压在桌面上往前推,压力越大同学们会感觉越吃力,这是为什么?学生猜想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那么将手掌在衣服上摩擦和桌面上摩擦感觉也不一样,学生会猜想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2材料的粗糙程度有关。为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下面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本实验的思想是控制变量法。第一次实验: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称拉动小车,尽量保证小车匀速运动,因为这时摩擦力等于拉力,观察弹簧称的读数,并做好记录。第二次实验:(保证接触面不变)在小车上加上砝码,会发现拉小车的力变大了,证明了同学们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第三次实验(保证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不变)将小车放在毛巾表面拉动时跟第一次对比,拉力也增大了,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的粗糙程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μ为动摩擦因素,是两个力的比值,无单位。通过观察课本中各种材料间动摩擦因素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得出μ的范围,印象会很深刻。请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总结,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的手拿不起任何东西,就连衣服也穿不上。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今天同学们的作业就是以“假如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七、板书设计滑动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弹力(2)接触面不光滑(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3.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上述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构想,有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