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防范VIP免费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防范_第1页
1/30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防范_第2页
2/30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防范_第3页
3/30
1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及其防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林杰2014.04.07.2引子2004年《中国教育报》:教师是接近“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四面出击,八面受敌”“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大型调查:8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3个倦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000名教师)2006-2007年北师大民主促进会对北师大(大中小幼)抽样调查结果:78%的教师反映压力过大,50%的教师缺乏工作成就感。学校频发的教师安全事故/案件:心理疾病已成为教师的职业病,教师的心理健康缺少关注。3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心理疾病(SCL-90)4一、职业倦怠(JobBurnout)的概念:1961年,美国作家Greene写了一本小说:《一个倦怠的案例》(ABurnoutCase)(通俗心理学)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HerbertFreudenberger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心理学领域,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多为第三产业)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1978年,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将职业倦怠作为教育年会的中心议题。(教师为职业倦怠多发人群)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在美国费城召开,职业倦怠随后成为一个流行不衰的专业名词。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北京),好几个学术论坛都与职业倦怠相关。5二、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临床心理学观点: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弗莱登伯格)社会心理学观点:马勒诗的三维度组织观点:个体处于过多刺激的情境;个体面对有限的刺激情境缺少挑战社会学观点: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如社会服务行业期待高自主性低6HerbertFreudenberger(1926-1999)弗莱登伯格:德裔美籍心理学家。一生从业经历丰富,做过术士、编辑、理论家和作家。其最大的贡献是对压力、倦怠、药物滥用的研究和治疗。他是从专业角度提出并研究职业倦怠的第一人。7ChristinaMaslach马勒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1971年获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及健康心理学。她是职业倦怠研究的开创者之一。8三、职业倦怠的基本特征(马勒诗):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涉及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端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非人格化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去人格化、去人性化、玩世不恭)低成就感(lackofpersonalaccomplishment):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9生理症状1、长期疲劳2、肌肉紧张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智力症状1、决策技能降低2、信息处理能力下降3、时间知觉失调4、劳逸控制失调社会症状1、与工作联姻(MarriedtotheJob)2、社会退缩3、抱怨与玩世不恭4、效能降低5、家庭关系恶化心理情绪症状1、否认或责备2、愤怒与压抑3、偏执性4、自我贬损5、刻板态度与抵抗变化四、职业倦怠的具体症状:10五、职业倦怠的测量:马勒诗量表(MBI)1、马勒诗服务行业量表(MBI-HSS)2、马勒诗教育行业量表(MBI-ES)3、MBI的特点: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汇聚效度、区分效度,都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标准4、MBI包含3个分量表、22个项目:情绪衰竭(9)、人格解体(5)和低成就感(8)。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平均数越大,倦怠程度越强;低成就感分量表采用反向计分法,平均数越小,倦怠程度越低。分量表的得分相互独立。5、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编制(见附件)11六、教师职业倦怠的必然性: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工作具有特殊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教师工作是一种助人行业,需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调查表明这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第一次发布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15个行业中,教师的倦怠程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防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