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盘我来说·地理篇——以“图”为核心,讲究方法,搞好高三地理冲刺复习福鼎一中曾呈进曾呈进特级教师、资深地理组长、高考命题专家如何在距离2015年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短暂而宝贵的时间里,进行高效复习,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省高三师生面临的紧迫问题。今年是福建自主命卷的最后一年,高考文综地理命题趋势有可能渗透一些全国卷的某些理念,但总体上仍然会保持福建卷的原有风格,题型、题量、分值等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命题重点以主干知识为主,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继续注重对考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仍会以热点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新课程理念将得到进一步体现。地理试题区别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是:无“图”不成题。“图”是地理学科学习、教学和考核的重要载体。所以地理学科最后阶段的复习应该以“图”为核心,以热点为载体,讲究方法,厘清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1.增加地理概念的辨析,构建概念地图通过对相近概念的比较辨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如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地形和地形区,日界线和180°经线,降水与水资源等等。有意识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让学生真正弄懂其内涵,在答题时做到有针对性。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某些重要概念的概念地图,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理解变为可视化思维结构图,完善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地理位置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的重要地理概念。2014年福建高考文综卷37(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该题学生的得分率低,反映不少学生对地理位置的概念是模糊的。如果构建下面的概念图,就能对学生的解题起到较大帮助。2.构建“脑中地图”,进行区域视角的有效整合“脑中地图”就是按照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加以适当整理和概括,在头脑中编制的一幅“地图”,以有效地储存和记忆各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信息。它能有效地训练学生从读图、用图、绘图到进行无图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及形象思维能力。“脑中地图”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熟悉几条主要经纬线穿越的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土壤带、农业区。如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分析、记忆几个有限的“点眼”,进而控制经纬网的格局,并通过对几个“点眼”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的记忆从而掌握一个个小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例如,在经度100°~120°E、纬度0°~20°N定位的区域主要是东南亚,在区域视角下可以进行有效整合:首先明确位置和范围,纬度位置决定地区的气温,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决定影响地区的降水。因此,提取出一个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的气候。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因素进一步决定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城市形态、交通线路、农业生产,气候与地质条件决定该地的土地状况、水分和热量、矿产资源。地理位置、资源要素关系到该地的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如下图表示)。地球运动的考查经常需要调动相关的“脑中地图”。例如,2015年福建省质检文综地理第11题考查地球视运动的太阳方位,就要求考生进行无图思考。2014年1月1日当地区时8点,我国南极科考站“泰山站”(73°5l´S、76°58´E)工作人员在南极冰盖上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完成11一12题。11.该日“泰山站”升国旗时,旗杆影子大致朝向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该题得分率只有30%左右,不少考生不是选择正确的C选项,而是选择错误的B选项,主要原因是脑中无图。如果知道2014年1月1日泰山站有极昼现象,0时太阳从正南升起,当地区时8点太阳运动到东偏北20°左右的方位(如下图所示),所以旗杆影子大致朝向西方。3.构建思维导图,对核心地理要素进行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在最后复习阶段应该考虑如何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如何在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