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故宫博物院》三步学练黄传惕第一步课前预习◎学法导引这是一篇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文章。学习本文,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字词障碍;二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画一张简易图,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熟悉并了解故宫博物院,准备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作介绍,这样有助于理解课文。三读课文,要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的部分。最后,反复朗读描写性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收集了解关于紫禁城、午门、金銮殿等的历史及文化知识◎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黄传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当代散文作家。2、故宫,又称紫禁城。“故”是“过去的”意思。“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建成于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距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自明代第三个皇帝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到清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这里先后居住过明代14个、清代10个皇帝。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曾一度占领过这座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4年“前朝”三大殿辟为古物陈列所,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3、作者正式动手写故宫博物院是在1979年夏天,但是开始酝酿写这篇文章,却是在头一年秋天,在写另一篇文章《天安门颂》的时候,作者翻阅的有关天安门的资料,大都是和故宫连在一起的。天安门和紫禁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是皇帝“金凤颁诏”的地方;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大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人从这里出入。站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月台上向北眺望,故宫的重重殿宇,一直铺向景山的万寿亭,在湛蓝晴空下,闪耀着一片金辉,给人以壮美,雄伟的感觉。这就激起了作者写故宫的强烈愿望。◎识记字音矗立(chù)鳌头(áo)金銮殿(luán)湛蓝(zhàn)琉璃(liúlí)额枋(fāng)蟠龙(pán)藻井(zǎo)击磬(qìng)鎏金(liú)迥然不同(jiǒng)檀香(tán)中轴线(zhóu)攒在(cuán)挥霍(huò)矫健(jiǎo)◎词语积累【矗立】高耸地立着。【攒】积聚。【矫健】强壮有力。【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金銮殿】唐代宫内有金銮殿,后来旧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上朝理政的殿。【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蟠龙】蟠,蟠曲,同“盘曲”。【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玲珑】(东西)精巧细致。【奇巧】奇特巧妙。【笔直】很直。【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重檐屋顶】房顶上有两层房檐。【缭绕】回环缠绕。【肃穆】严肃安静。【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错综】纵横交叉。【井然有序】整齐,有秩序。【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惊叹】吃惊赞叹。基础训练1、选出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A、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额枋fāngB、蟠龙pán藻井zǎo中轴zhóu金銮luánC、急罄qìng檀香tán乾清qián坤宁kūnD、肃穆mù水榭xiè后妃fēi攒在一起zǎn2、观察每组短语,如有错误,请改正A、雕金屏风相互应衬()B、烟雾燎绕池馆水榭()C、优雅宁静迥然不同()D、庄严肃穆龙凤呈祥()3、选字填空对号入座。①湛堪()蓝难()狼狈不()精()②琐锁金()()链()碎枷()③磬馨罄()尽敲()()香()竹难书④檐赡瞻()养屋()()仰观()4、填字成词①()然不同②大肆挥()③()深火热④()然有序⑤龙凤呈()⑥引人注()⑦()地制宜⑧()综相连5、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词语①形容差别极大()②彼此掩盖而互相衬托()③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务更美好。()④形容整齐有秩序。()6、本文题目“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是人们对的习惯称呼。参考答案:1、D(攒cuán)2、A应—映B燎—缭3、①湛堪堪湛②锁锁琐锁③罄磬馨罄④赡檐瞻瞻4、①截(迥)②霍③水④井⑤祥⑥目⑦因⑧错5、①迥乎不同②掩映③点缀④井然有序6、紫禁城第二步课堂学习◎内容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交代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第二部分(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第三部分(3~15段),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介绍。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