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思路: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以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综合分析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使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教学流程】复习提问: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增辟通商口岸;“分”指分割,即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复习提问: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答: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曾经有一个西方人这样说过:做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中国人是不幸的。在19世纪,从1940年开始,中国先后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二十世纪的曙光。新世纪本来应该带给人们新的希望,可是对中国人民而言,新世纪送给他们的“开门礼”,竟然又是一个巨大的屈辱,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课的导入框。答: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那义和团运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从本课的导入框中寻找答案。(板书)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⒈义和团运动⑴原因⑵性质答:从“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一句可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外国教会的压迫。同学们,我们知道,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基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板书)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⒈义和团运动⑴原因:外国教会的压迫⑵性质:反帝爱国运动答: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这从“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一句可以看出。(板书)⑶兴起:1898年山东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一种。义和拳改称义和团,最早见于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义和拳先在山东冠县一带展开,赵三多领导民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此后不久,义和拳又在茌平、平原禹城一带活跃起来。山东巡抚毓贤对义和团采取的政策是由“剿”变“抚”。英法美等国驻华公使压迫清政府撤换毓贤,改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到山东站稳脚跟之后,大肆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在山东无法立足,开始北上,进入直隶,并且不断向北发展,进入京津地区。从“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一句中可以看出,一年的时间,义和团由山东到京津,其速度是非常快的。(板书)⑷发展:1900年京津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板书)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请同学们看书,然后回答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答:由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军队组成。(板书)⑴时间:1900年6月⑵主要战役:①廊坊大捷②天津失陷③攻占北京请同学们简述廊坊阻击战的经过。答: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