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知识导学作家作品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土司书。《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和艺术的品味和赞赏。布局谋篇《云南的歌会》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总起全文。第二部分(2~3段),山野对歌。第三部分(第4段),山路漫歌。第四部分(第5段),村寨传歌难点探讨11.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明确:三个场面有:写唱歌人,写唱歌的环境,写唱歌的场面。“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山路漫歌”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明确:“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它内容。在下文其实就有照应——“也唱其他故事”。因为,此处一个“多”字下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写作特点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合,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文章中心。本文选取了三种场合人们唱歌的情景。第一个场景是很常见的自由随意的对调子。对歌的人们以歌为重,以歌言情,以歌会友。对调子对歌唱者功底、智慧、才华各方面要求很高,带有一种比赛的味道。歌的内容以情歌酬和为主,唱讲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内容涉猎广博、丰富多彩。唱歌的方式或用提问题待解答,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可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的譬喻。一般的参加者都是功底好的高手。这个场景所展现的民歌着眼点在歌本身,使读者了解云南民歌的内容广泛、方式灵活技巧精妙等特点。第二个场景是在山路上,女孩子们在风景秀美的山光水色里,怀着悠然的心情,出口自然地唱出的充满淳朴自然本色之美的山歌。这一场景中,作者用大量笔墨写景,只用寥寥几句写女孩子唱歌。这个场景所要展现的是山歌生发于生活,与自然浑然一体,丝毫不带有矫情的意味。正是这样美丽的地方,率直质朴的人们才创造出如此淳美的山歌。本段的侧重点是山歌与民俗民风的水乳交融。第三个场景写“金满斗会”,通过写集会的人数的众多、序曲的优美和谐、时间的长久、参加者妆扮的精心、身份的多样等展现集会的盛况。介绍了集会的由来、传统、方式目的、歌曲内容的广博、人们的情绪,说明“金满斗会”历史悠久和长盛不衰。本段的主旨是透过诗歌本身谈及其历史、影响和前景,其悠久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曲调词语的优美已深入人心,成为云南人民文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对它的赤诚热爱、广泛传唱和不断发扬,让我们相信云南的民歌会带着先人的厚望一直唱下去,越来越有生命力。相关知识沈从文相关的故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主要作品有《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