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八年级课题物质的状态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物质的状态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认识物态变化.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物质存在状态及物态变化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难点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微观特征方法点拔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教学媒体仪器与演示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前提测评无……前面无相关内容引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学生举例总结:任何物质都是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3—1.5中的类比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四、物态变化分析:1、水的状态变化2、高炉炼铁学生举例:分组讨论师生交流课后小结本节课你感兴趣吗?你今天尽力了吗?你有没有跟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请你给自己打分(满分100分)(1)给自己打的分数:()(2)扣分原因:课堂作业课本后练习板书设计第一节物质的状态一、物质的状态任何物质都是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二、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固体内部分子紧密排列,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内分部子活动范围较大,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提内部分子可以自由移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三、物态变化同一种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达标自测理配套中的本节内容。课后小记在教学中引导到位,举例与学生自主探索效果较好,学生兴趣得到激发,不足之处是物质的内部结构较抽象,形象的实例不够,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