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成就》专题复习(四)专题概述: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现代史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很大胜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是中共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其中(1956至12月至1966年5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艰难探索,它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从1956年至1957年初,即中共八大一次会议前后,是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阶段.中共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及时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方针.中共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与实践经验,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从1957年下半年至1965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阶段,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党内"左''的指导思想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以"大跃进"为标志的第一次挫折.随后的国民经济调整纠正了失误,取得了成就,使之成为中共工作的主导方面。由于中共在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等问题上一再失误,使社会主义事业先后遭到以"大跃进"和"文革"为标志的两次重大挫折.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三大”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完整的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比较项目理论探索背景目标主要内容意义(影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包成、鹰潭铁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东北四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至12月至1966年5月)中共八大①国内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正确分析。②②国际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①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新产品全部自给。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