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2.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2、组织学生讲述收集到的孔子或诸子百家的故事。二、自学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习指导-----基础史实。三、交流展示展示自学成果四、互动探究见《学习指导》----体验探究五、矫正反馈(一)选择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A.孔子“仁”的学说B.墨子反对不义战争C.孟子“民贵”“君轻”D.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就是要爱人,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自学完成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完成检测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休养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3.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各国的变革B.士人的四处游说C.阶级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4.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下列哪本书?()A.《道德经》B.《尚书》C.《论语》D.《春秋》5.“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6.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7.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治”(二)材料解析题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①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②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③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板书设计:春秋---孔子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战国—百家争鸣作业布置:完成《学习指导》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