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内容标准】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2.提高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提高收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史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采访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2.学会从多角度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3.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分析,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4.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及其提供的反面教训,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从而学习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2.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认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3.通过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同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苦曲折的斗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教材分析内容概况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的第二课。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第二单元主要反映我国在这一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艰苦而曲折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本课共分三目,按照“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进程,第一目介绍“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第二目用精练的语言对动乱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高度概括,第三目阐明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以及十年动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三个子目完整地概括了“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以阐述事实为主,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史料,研读教材,咨询老师,互相探讨,得出自己对“文化大革命”的结论,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习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很强,思维逐渐独立。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调查,也能进行初步的资料整理并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但认识问题具有片面性和表面化。“文化大革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学生的祖辈和父辈们都经历过,也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资料,并会对“文化大革命”形成初步的个人观点。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理性地思考,从而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背景和导火线。把课本小字部分作为材料出示,导出背景。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开始。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教师可播放视频“‘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图片《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等,加深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司令部”指的是什么?《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矛头实际指向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此后,“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迅猛发动起来。全面内乱1.红卫兵运动。“讲述——历史的见证”同学们的长辈亲友中有很多人年轻时代经历过那段难忘的岁月,“文化大革命”的经历给他们留下了许多青春的遗憾。请各组代表将课前走访的收获讲述给大家。学生讲述,教师注意指导、纠正。教师可播放“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