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主备人年级组七年级学科组地理教案编号06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过程与方法: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利用地图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重难点重点是地球的公转;难点是四季的形成。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地球仪学案(学生活动内容)教案(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在日历上找到二分二至日,看看二分二至日大致是什么时间?2、讨论:一年四季中,每天正午时分,自己的影子都一样长吗?二、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1、观看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2、让两位学生做地球公转实验:一个举“太阳”(小地球仪)、一个举“地球”(大地球仪)。其他学生观看思考: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向有什么变化?3、一边做实验,一边按照下表的提示分析地球运动的特点,将结果填入表格,再和教师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对照。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产生的自然现象--------------4、实验验证:既然地轴的倾斜角度不变,且始终指向北极星,太阳始终照在赤道上吗?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第11页图1。19,看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范围内移动。并思考:(1)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和最南点在哪里?(2)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时,那天的正午,自己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最短?(3)北半球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在二分二至日有何不同?(4)季节是怎么划分的?(5)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不同?(6)北半球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时候黑夜长?(7)想一想: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三、学生展示:(略)四、师生总结:(略)巩固案1、地球公转的中心是,方向是,公转的一周的时间是。2、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A、23.50NB、23。50SC、66。50ND、66。50S3、每年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南半球的()A、冬季B、春季C、秋季D、夏季4、地球绕太阳公转,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