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2.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下列哪个观点属于儒家思想()A“民贵”、“君轻”B无为,顺应自然C“兼爱”,“非攻”D用严刑苛法来治理国家5.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C.社会大变革D.井田制瓦解7.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8.下图是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他是()A.庄子B.孙武C.墨子D.韩非9.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深得世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三、简答题1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和瑰宝。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问题训练—评价单答案:1.B2.B3.D4.A5.D6.C7.D8.D9.C10.C11.(1)分别是孔子、韩非子。各属于儒家、法家。(2)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著名言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答出四条即可)(3)不同:孔子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韩非子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1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温故而知新”等;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考虑问题,主张考虑问题要全面;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孟子提出“仁政”,要保护自然资源;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思想在军事上、商业上都很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