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识: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教师并作评价。二、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剪辑:《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约1’09”)导入新课。〖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2、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周幽王)3、为什么?(诸侯们不可能第二次受骗)4、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5、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痛就痛在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没有给周幽王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当戎族真的来进攻的时候,往日报警号令天下的烽火台就失去了威力和作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和狼来了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屏幕显示〗【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生】答略。(可互相讨论)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前770~前476年)1、著名霸主:【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生】(踊跃发言)【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2、齐桓公首霸原因影响【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师】归纳:〖屏幕显示〗①优越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山海渔盐,经济富裕【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可联系西部大开发)【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资金)【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②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③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师】何谓“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的注解。)【生】答略【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师】关于管仲,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生】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管鲍之交”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启发学生:鲍叔牙为国家利益和前途,不计较个人得失、名位,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这种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品质。而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人,使国家日益走向强盛。〖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3、晋楚争霸——问鼎中原【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生】城濮之战【师】对!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生】退避三舍!【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三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什么作用?【生】答略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就是历史上这方面的典型战例之一。引导学生加以讨论:为何晋军能以二万的兵力战胜拥有四万兵力的楚军?关键是采取了一个什么策略?(退避三舍)为什么要“退避三舍”?(〖屏幕显示〗作用①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②战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师】关于楚庄王,同学们最熟悉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生】一鸣惊人!【师】春秋未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卧薪尝胆)【师】哪一个同学能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卧薪尝胆”介绍越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过渡〗从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中,同学们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组织学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