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案19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与学的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前秦和南朝的简单概念。掌握淝水之战的经过、结果,记住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过程与方法学生分组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教与学的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与学的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进行前置练习:1、列举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时间、双方、结果、影响)2、三国开始时间、鼎立形成时间、名称、建立者、都城诗歌导入:生齐背诵《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1、弄清西晋的建立、统一、衰落、灭亡的简要史实。2、你知道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吗?灭蜀国的是_____,灭吴国的是_______3、请在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式图上找出内迁的少数民族默写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4、东晋是如何建立的?又是怎样灭亡的?5、前秦建立的民族、时间、人物和统一黄河流域原因和时间6、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经过、结果、影响7、哪些因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本次开发取得了哪些成果?(表现)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3分钟)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1、小小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2、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引导】要联系前面所学战例知识综合分析:总结(A、从前秦方面看: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b、秦军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B、从东晋方面看: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引导】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因骄傲自大后悔莫及的事吗?思维拓展: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你认为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把握“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示: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引导】读材料得出,司马迁描写的江南生产力发展很落后。《宋书》的江南非常富饶。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2、讨论:“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总结: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⑵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⑶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3、梦回江南假设你来到魏晋南北朝时的江南地区你能描述一下你的所见所闻吗?(兴修水利、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4、你认为我们现今的开发活动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师生从环境、技术、人力等方面进行探讨,概括总结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㈠知识再现:1、266年,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2、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在之战中,前秦被东晋击败,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㈡精挑细选: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