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上古亚非文明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本课导语导入新课学习一、神奇的金字塔新课标第一网(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前3100年首都:孟斐斯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农业、手工业(二)法老与金字塔阶级关系:法老:名称由来、职权什么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之迷,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亚非(三)古埃及的衰亡: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二、汉谟拉比法典(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1.地理位置(挂图)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二)汉谟拉比法典1.建立的目的(讲解)2.法典的内容(学生归纳)3.法典的实质(讨论)4.法典的地位(讲解)(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国王奴隶主奴隶、平民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3..种姓制度:一种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课上古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1.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法老与金字塔二.古巴比伦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2.《汉谟拉比法典》三.古代印度1.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2.种姓制度教学札记:第2课中古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知识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二、能力与方法xkb1.com通过汉文和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汉文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的了解,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二、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复习中日隋唐时期的交往导入一.日本的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⒈大和统一日本(提问)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大和统一(掌握统治者名称)、部民制⒉大化改新(646年)1)背景:朝廷统治的危机,孝德天皇的上台2)改革的内容:(提问,归纳)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3)历史意义: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3.幕府统治的建立(学生自度,提问,了解)日本幕府统治建立的标志: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幕府”一词的含义,日本封建庄园的发展→武士集团的兴起二、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伊斯兰教的创立(板书)1)历史背景(板书)阿拉伯半岛地理位置(结合地图分析)创立背景归纳成三点来理解:A.由于“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所以半岛未能实现统一。B.“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C.贵族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人民为了消除社会纷争,获得安定的生活生产的环境,他们都渴望半岛尽早统一。这说明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同的宗教信仰能把人们维系在一起,成为人们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既然“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是阿拉伯半岛不能实现统一的思想障碍,那么,创立一个一神教,用以统一人们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