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备课教案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改变现状,一批爱国人士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就是其中两个方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辩论以及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教具:多媒体投影、图片教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同学们,我们已学完了第一单元,了解到近代中国所历经的战祸,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两次鸦片战争给妄自尊大的清王朝以当头一棒,一部分有远见卓识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我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面我们首先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看课本,找出洋务运动的口号、目的、内容、作用以及代表人物。各学习小组发言后,教师强调:安庆内军械所是第一个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是最早的民用企业。指出: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是有关联的,民用企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能源、资金、原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而兴办的,另外还有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又筹建了三支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这三支海军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15页深入学习。再就是洋务派通过成立京师大学堂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了一批批新式人才。学习了洋务运动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洋务运动的产生对你有什么启示?(1、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可以抵抗列强的侵略,可见愚昧就会落后挨打。2、李鸿章在近代兴办洋务,尽管曾中饱私囊。但客观上也促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兴办新式学校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4、洋务运动中不断地暴露弊端,预示了其失败的结果。5、当今的改革开放中也引进了不少西方技术,结果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这是因为我们拥有生命力旺盛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投影有关李鸿章的材料。李鸿章曾说“中国的文武制度比西方好,只是军事武器不如他们。……西方人的火炮能攻能守,天下无敌。”后来,在给他人的信中又说:“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超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的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1)第一段文字反映了李鸿章最初对待西方的态度是什么?据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优于西方,西方的武器强于中国。创办军事工业,培养军事人才)(2)第二段文字反映李鸿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李鸿章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是其强大原因,中国弱于西方,不是武器,而是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