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VIP免费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3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3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_第3页
3/3
第14节《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同1教学难点:同2教学环节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温故习新导引自学1.简单复习上一课的各种文言现象。2.理清结构层次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效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第四段:纳谏的影响。交流质疑精讲点拨学习第一段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明确: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3、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明确: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表现了一种偏爱的感情。口气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表现出一种逢迎欢心的畏怯的心情。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口气有点客气。4、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而且注重客观实际,通过观察比较,感到自己比徐公差远了,他开始醒悟。三、学习第二段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四、学习三四段1、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3、齐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明确:始而“门庭若市”,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也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确实有不许多弊端。继尔“时时而间进”,说明进谏的人逐步稀少,说明进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后“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终于“战胜于朝廷”,四国朝齐,说明齐国强盛,侧面反衬了齐王纳谏的巨大成果,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纳谏除蔽,才能修明政治。五、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妻、妾、友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六、学习借鉴1.设喻手法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2.详略处理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4.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当堂反馈拓展迁移课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