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人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3.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知识链接】作者介绍: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瞻()望攫()取臆()测馈()赠2.解释下列词语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臆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馈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合作探究】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3、作者在描述三类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自测提升】一、积累运用(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称心(chēn)禅让(shàn)粗糙(cāo)B.角逐(jué)给予(gěi)符合(hú)C.禅宗(chán)埋怨(mán)即使(jí)D.熨帖(yùn)差异(chā)驯服(xún)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与时具进狭隘振聋发聩精悍B.两全齐美奇跡安常处顺伺候C.闲情逸致蒙昧引疚自责蹋实D.枉费心机匡正夙兴夜寐妨碍3.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二、课内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有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