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线段的长短比较【学习目标】1.借助“比身高”的情景,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2.理解和掌握“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基本事实.3.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并能运用线段的中点解决问题.【学习重点】了解线段的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学习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如何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谈一谈你的做法?那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一条线段的中心?答:情境中可以通过测量身高,然后比较数值的大小或两名同学站在同一平面上进行比较.线段的比较可类比两同学比身高:(1)测量,(2)叠合.可以用刻度尺得到一条线段的中心.也可以用对折法得到一条线段的中心。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阅读教材P139~P14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线段的比较方法有哪些?什么是线段的中点?答:(1)线段的比较方法:①叠合法;②度量法.度量法是数量的比较,叠合法是形的比较;(2)线段的中点:点C在线段AB上,且使线段AC、CB相等,这样的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说明:1.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1)叠合法;(2)度量法.2.“已知线段AB,若PA=AB(或PA=PB),则点P是线段AB的中点”这个判断是错的,因为点P不一定在线段AB上.提示:两村在河的两侧,要使引水站到两村的距离和最小,转化为两村的距离最小.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典例1: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A点与C点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结果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B)A.ABCDC.AB=CDD.以上都有可能仿例1.:如图,AB=CD,可得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C)A.AC>BD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