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球仪内容学科初中地理年级七年级时间节次主备人复备人课题地球与地球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2、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3、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4、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5、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纬网判读地球仪上任意点的经纬度。2、理解五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确定位置五带的划分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位置课堂模式内容提要时间设计意图方法、策略个人备课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②导入、目标、重难①检查预习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地球的大小是?3.经纬线的定义。4.五带指哪五带?②导入思考课本第四页探索中“消失的图片”中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的现象说明什么?③新授活动1:了解人类识地球的形状的历程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人类识地球经历的历程?2、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3、小结:(1)、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球体(2)、地球是球体的证明事实:①、月食现象;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3330熟悉知识点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中去读图加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点呈现③新授行;③、太空观测地球;④、海洋上观察远航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活动2:认识地球的大小【读书识图】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①、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②、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③、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④、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活动3:认识什么是纬线1、引导学生读课文P9页的图并提问:什么是纬线?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2、小结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3、练习: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4:认识什么是经线1、读课文、读图并提问:什么叫经线?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2、小结经线(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3、思考: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动手画,加深理解④课内练习(及检测)⑤课堂小结【过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活动5:认识经纬度1.读课文、读图①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②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③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④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2.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小结】①0°纬线──赤道②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③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④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例:23.5°N认识经度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什么是经度?①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②找出经度的变化范围③怎样构成了经线圈④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3、小结①国际上规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