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根深蒂固(gēnshēndìgù):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轻而易举(qīngéryìjǔ):轻、易:容易,做起来不费事。而:像,达到;举:举起手。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持之以恒(chízhīyǐhéng):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二)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RogervonOech,一般译作“罗杰·冯·欧克”),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斯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三)议论文知识点。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和论据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格言积累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塞缪尔·约翰逊)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陆登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二、教学目标:1、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散文的作者是美国(国别)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姓名)罗迦·费·因格。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根深dì(蒂)固孜孜不juàn(倦)持之以hénɡ(恒)qiè(锲)而不舍不言而yù(喻)轻而yì(易)举一shì(事)无成自言自yǔ(语)3、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⑴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轻而易举)⑵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一事无成)⑶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行之有效)⑷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言而喻)(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作者在本文的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答案:“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2)探求新答案必须依赖于一种怎样的思维呢?答案:创造性思维(3)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答案:一是精通各种知识,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二是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三是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2、句段品读(1)思考:文中用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事例。答案:约翰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机,罗兰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机,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2)作者在论述上面这个问题时,举了两个例子,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案:举例论证。作用是事实胜于雄辩,增强文章说服力,使人信服。3、探究质疑请同学们以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之一为论点,充分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一些成语典故,给文章添加一个自然段。要求是:立意新颖,不流于俗套,紧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语言简明,150字左右。(当堂完成,适当评价)第一课时随堂抽测题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